4.1.2 PRI变换法的算法流程 15
4.1.3 PRI变换法仿真分析 15
4.1.4 改进PRI变换法的原理 17
4.1.5 改进PRI变换法的算法步骤 17
4.1.6 改进PRI变换法仿真及运算量分析 18
4.2 修正PRI变换 22
4.2.1 改变时间起点 22
4.2.2 交迭的PRI箱 23
4.2.3 修正PRI变换的计算步骤 23
4.2.4 PRI变换的门限 24
4.2.5 PRI的提取 25
4.3 综合分选算法 26
4.3.1 综合分选算法流程 27
4.3.2 算法仿真 27
5 结论 34
致谢 35参考文献 36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如今的时代,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的模式也在不断交迭更新。其中,电子战的战略意义对于战争而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电子战是指两方阵营操纵雷达毁坏敌对势力的武器设备,并使用电磁设备装置精确打击敌对势力的设备和人员,从而保证我方武器设备能够稳定使用,人员的生命得到保障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武装力量活动。从一颗小小的子弹到航母、军用直升机等大体积雷达侦查与雷达干扰的装置,处处展现了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在当今战争中的强大力量。
想要在电子对抗中抢得先手,截获敌对势力的雷达信号是头号任务,并快速进行区分。雷达信号分选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快速分选隔离出每部雷达的脉冲序列,通过识别技术来获得重要信息内容。在完成雷达信号分选之后,我们需要把识别出的重要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并保存在雷达数据库中。总而言之,率先识别出敌方的雷达信号,就能取得战争的主导权。
雷达信号分选技术最初是根据信号截获技术演变得来的,在这其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测试与改良。初期的雷达是通过软件的方式来截获信号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Campbell等人就初步研究了信号识别算法,其技术主要是由数字信号处理构成。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Rick团队着手研究在高电子对抗的环境下如何进行实时信号分选。在高度集中的复杂信号环境下,差异较大的辐射源脉冲在某一时刻交错抵达,利用脉冲到达时间(TOA)进行去交错处理式中是信号分选处理算法的重中之重。在另一方面,Miracle等人开始着手于PRI信号分选的研究,通过分析研究传统的直方图,再使其与序列检索法相结合,提出了累积差直方图(CDIF)算法。在此之后,Milo等人通过一系列研究对此算法进行了改良,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之后,提出了一种名为序列差直方图(SDIF)的算法。SDIF相比于CDIF而言,在计算量及计算速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并防止了虚假目标的出现。
我国的科研人员也着手开始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1998年,孟建等人通过平面变换技术解决了某些脉冲不断重复PRI调制的问题,这种技术通过截取脉冲信号,并显示到平面上,根据平面显示宽度的变化,从而获得表面信号特征的PRI曲线。与此同时,吕铁军等人别出新裁地研究了一种神经网络分类器,它同样可以对于信号实施分选与识别。刘贤洪等人将独立分量分析(ICA)用来实现雷达信号分选,均取得了效果。 基于PRI的脉冲信号分选算法的仿真与应用(2):http://www.youerw.com/tongxin/lunwen_4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