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电子通信 >

电视天线自动跟踪电路设计(4)

时间:2017-06-22 13:13来源:毕业论文
2.2系统组成 高频头:高频调谐器称低噪声降频器(LNB)。其内部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和下变频器,完成低噪声放大及变频功能,既把馈源输出的4GHz信


2.2系统组成
高频头:高频调谐器称低噪声降频器(LNB)。其内部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和下变频器,完成低噪声放大及变频功能,既把馈源输出的4GHz信号放大,再降频为950-2150MHz第一中频信号。
单片机:接收信号并向后面的单片机发出停止或启动信号。或者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
驱动器:在自动化密集的的场合会有很多被控元件如继电器,微型电机,风机,电磁阀,空调,水处理等元件及设备,这些设备通常由CPU所集中控制,由于控制系统不能直接驱动被控元件,这需要由功率电路来扩展输出电流以满足被控元件的电流,电压。
2.3 系统模型
通过一个信号发生器发送信号,在通过信号接收器收取信号然后设定一个值代表打到要求,当收到信号的时候开启开关进行自动跟踪,这时指示灯就会亮起。然后控制方位角的步进电机会进行一次转动,转动结束后控制俯仰角的步进电机进行一次完全的转动,测试在方位角固定在当前角度时改变俯仰角能否打到信号标准,如果没有打到目标则方位角再转动一下,并且俯仰角在进行一次完全转动。直到找到达到目标的角度,然后步进电机停止转动。
3  单片机控制部分
3.1单片机的产生背景
单片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4~1976):单片机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单片机采用双片形式,而且功能简单。如仙童公司生产的F8单片机,它只有8位CPU、64个字节的RAM和2个并行口,需加装一块3851芯片(含1KBROM、定时器/计数器和两个并行口I/O)才能完成控制功能。
第二阶段(1976~1978):低性能单片机。这一阶段的代表机型是Inter公司在1976年推出的8位机MCS-48系列,它以其体积小、控制功能全、价格低廉等特点,一经推出就获得广泛的应用和好评,为单片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单片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三阶段(1978~1982):高性能单片机阶段。普遍带有串行I/O接口、多级中断系统、16位定时器/计数器等,片内RAM、ROM的容量加大,寻址范围增加到65KB。代表机型有Inter公司推出的MCS-51系列的单片机。这仍是当前单片机的主流系列。
第四阶段(1982~现在):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位、32位单片机推出阶段。继8位单片机之后,Inter公司又在1983年推出了16位单片机MSC-96系列,与MSC-51相比,MSC-96不但字长增加一倍,而且其他性能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如在片内增加了一个4路或8路的10位A/D转换器,具有A/D转换功能。
3.2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控制中心为CPU系统,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分组成。主要完成取指令,指令译码,发出各种操作所需的控制信号,是单片机各个部分协调工作等功能。
时钟系统,是单片机的心脏,单片机所有的部件都是按照时钟系统所提供的节拍工作。
总线控制单元,包括复位控制系统和外部并行总线时序。复位指将单片机的功能部件和寄存器单元的初始化。外部并行总线时序是单片机并行扩展时对所扩展器件进行控制的时序信号。
外围单元指包括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输入/输出口(I/O)口是从外部获取信息,并将控制信号送到被控对象的通道。还有特殊功能寄存器(SFR)是不同特定功能的存储器的统称。是单片机内部资源的指挥中心,单片机对所有内部单元的操作和控制都是通过SFR实现的。
基本功能单元: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穿行通信口,UART。
 
图3.2.1控制图
3.3 芯片介绍
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MCS-51系列 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条I/O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 电视天线自动跟踪电路设计(4):http://www.youerw.com/tongxin/lunwen_962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