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1.2.1 球化退火

    在轴承钢进行最终热处理前,需先对其进行球化退火,其目的是为了将低硬度,使轴承钢原材料易于切削加工成各种形状;同时获球状颗粒且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渗碳体,为最终热处理备好组织[9~11]。国内外通常采用的球化退火工艺为:在高于AC1的某温度下,保温数段时间后随炉冷却至650℃以下,然后空冷至室温。如今,不少厂家也采用等温球化退火的方法来节省时间,而工艺操作上较为复杂[12]。

    1.2.2 马氏体淬回火

    轴承钢的最终热处理通常是通过马氏体淬回火的方式完成。通常先在AC1~ACm间某一温度加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淬火。其中,奥氏体化温度越高,原始组织的稳定性越差,易导致淬火显微裂纹的出现。通常马氏体淬火组织由淬火马氏体、未溶解的碳化物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在淬火完成后,立即进行回火来消除内应力,并稳定组织尺寸。为消除磨削时产生的磨削应力,并更加稳定组织,通常要再磨削后进行附加回火。而精密轴承为保证服役期间的尺寸稳定性,常采用淬火后冰冷处理加高温回火的方法[13][14]。

    1.2.3 其他轴承钢热处理技术

    除以上两种主要热处理技术外,轴承钢的热处理还包括贝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应力淬火及表面改性技术等[15]。其中,贝氏体等温淬火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已在国外生产中广泛被应用于汽车、起重机、铁路等耐冲击轴承,国内则在上世纪70年代对轴承钢贝氏体淬火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力推广则是在90年代初,代表钢种即为GCr18Mo[16-17];马氏体应力淬火和表面改性技术,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基于对轴承钢寿命及可靠性的要求而兴起的轴承钢热处理技术,但同时由于成本的问题,主要应用于特殊要求的轴承。

    1.3 残余奥氏体对轴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作为一种非稳定向,残余奥氏体通常有向更稳定的α相转变的趋势。因为马氏体比容比奥氏体大,故过多的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过程中,会导致轴承尺寸的改变,从而降低轴承的尺寸稳定性[18][19]。而另一方面,奥氏体又是一类韧性相,在某种程度上能吸收裂纹在扩展时所产生的能量,减轻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协调裂纹在扩展时产生的塑性变形,从而使裂纹的扩展过程受到延缓或终止。故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稳定相能增加轴承的疲劳寿命[20][21]。而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则受多个不同因素的影响:

    1) 钢的化学成分和原始组织。钢中含稳定奥氏体元素的量越多,淬火冷却后残奥量越多。

    2) 淬火冷却速度。若未产生非马氏体转变,则残余奥氏体量随冷却速度升高而降低。

    3) 淬火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淬火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碳化物溶解越多,使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越多。

    4) 回火温度和时间。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是一个温度-时间相关的过程,回火后残余奥氏体含量会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和回火保温时间的增长而降低。

        此外,碳化物含量和形态分布、残余奥氏体量等,都会影响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国内外诸多研究者均对此展开过研究,其中,Speer等人研究发现,一定温度下淬火后保温,会造成碳从马氏体中向奥氏体分配,使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和其碳含量提高;而我国的徐祖耀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一定量的碳化物形成元素,然后在碳分配温度下保温,最后回火至更高温度,能达到二次硬化的效果来提高强度。

  1. 上一篇:年产10万只HDPE塑料储油箱车间工艺设计
  2. 下一篇:Sr9Mg1.5(PO4)7:Ce3+,Tb3+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的研究
  1. 泡沫铝合金钎焊工艺性能研究

  2. 不同链长聚二甲基硅氧烷...

  3. 稀土元素Dy对合金涂层结构与高温性能的影响

  4. 核电用镍基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5. 金属氧化物对g-C3N4/TiO2复合...

  6. Bi含量对Sn-Bi/Cu界面化合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7. 粉料尺寸对BaTiO3陶瓷烧结工艺研究

  8.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9.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0.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1.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2.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3.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4.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5.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6.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7.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