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4.1引言 10

    4.2 样品的制备 10

    4.3 XRD分析 11

    4.4 荧光光谱分析 12

    4.5 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12

    4.6 色坐标分析 13

    4.7 小结 14

    5 Sr9Mg1.5(PO4)7:Ce3+蓝色荧光粉 14

    5.1 引言 14

    5.2 样品的制备 14

    5.3 XRD分析 15

    5.4 荧光光谱分析 16

    5.5 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16

    5.6 色坐标分析 17

    5.7 小结 17

    6 Sr9Mg1.5(PO4)7:Ce3+,Tb3+绿色荧光粉 18

    6.1 引言 18

    6.2 样品的制备 18

    6.3 XRD分析 19

    6.4 荧光光谱分析 19

    6.5 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20

    6.6 色坐标分析 21

    6.7 小结 21

    7总结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1 绪论

    1.1 白光LED

    1.1.1白光LED概述

    发光二极管简称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固态半导体发光器件[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只白炽灯,光的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荧光灯、卤素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莫大的方便的同时,也拉开了人类现代文明新的篇章。1902年,美国的黑维特发明了水银灯,但水银灯会辐射出大量紫外线,且其光线亮而刺眼,因此它不能得到广泛应用。1910年,法国科学家克劳特获得了霓虹灯的发明专利,专利权到期后,世界各地便开始广泛生产霓虹灯。1938年,美国GE公司发明了荧光灯,发光效率远比白炽灯和卤钨灯高,是沿用至今的节能电光源。19世纪6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只GaAsP红色发光二极管问世。70年代,随着对发光二极管的研究不断深入,黄色、蓝色、绿色、橙色等各种颜色的发光材料也相继研发出来,开始应用在显示领域。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在电致发光的实验中使用GaAs发明出第一枚具有现代意义的LED。90年代初,氮化物基材料获得了重大的突破,纯绿色、蓝色和紫色发光二极管的GaN基材料被成功开发,使LED发光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使得发光二极管的波长向短波方向迈进了一大步[2-5]。

    经过将近40年的努力,LED的研究和生产终于得到迅速发展。1993年由日本日亚公司研制成功了高性能的InGaN基蓝光LED,到1996年实现了白色发光二极管(简称白光LED),并于1998年作为照明光源被推向市场,才真正地开启了LED照明时代。白光LED作为一种新型全固态照明光源,深受人们的重视。由于其具有众多的优点,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市场,世界上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了国家级的发展计划。美国能源部实施的“固体照明国家研究项目”。欧盟也同时开启了多色光源的“彩虹计划”,此计划打算利用欧盟的补助金来推广到普通家庭的应用,使社会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目标。因此白光LED也被视为21世纪的绿色照明光源[6-7]。

  1. 上一篇:回火工艺对Cr4Mo4V微型轴承套圈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 下一篇:复合材料机翼模型设计与制作
  1. 不同石墨烯含量对LiCo(VO...

  2. 微波溶剂热法制备高性能...

  3. 高压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

  4. 原位离子交换法合成AgBrAg3PO4复合光催化材料

  5. LiFePO4颗粒尺寸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6. LiFePO4的充放电反应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7. LiFePO4正极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特点

  8.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9.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0.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1.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2.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3.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4.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5.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6.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7.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