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1 悬浮聚合过程中的成粒示意图
悬浮聚合的目的是得到粒度适合、大小均匀的球粒,从而我们要控制其反应条件如水油比、温度、搅拌速度等来得到高品质的树脂。
2.2.2 悬浮-乳液聚合机理
悬浮-乳液聚合是在悬浮、乳液聚合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兼有悬浮和乳液聚合部分特征的一种新的聚合方法。悬浮态乳液聚合配方仅包含单体和引发剂水溶液,再加上一些分散剂和乳化剂进行粒度控制及颗粒形成。其分散状态是水滴悬浮分散在连续的单体相中,其聚合方式是类似乳液聚合,但是在分散的水滴中进行,此方法为乳胶粒子凝聚成粒。制备而成的树脂颗粒大小、形态与悬浮聚合相似。
2.2.3 乳液聚合机理
乳液聚合是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及溶于水的引发剂组成。
乳液聚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增速期,即乳胶粒生成期,乳胶颗粒不断增加。第二阶段——恒速期,乳胶颗粒数量稳定,聚合总速率不再变化。第三阶段——降速期,单体液滴消失,乳胶颗粒中单体也减少,聚合总速率降低。
在聚合刚开始时,乳化剂主要以胶束形式存在,大部分单体则以大约10μm 的液滴存在,少量单体溶胀在胶束和水中。水溶性引发剂在水中分解成自由基,自由基与溶解在水中的单体反应,生成有表面活性剂的自由基齐聚物,这些自由基齐聚物很快被胶束捕获,引发胶束内单体聚合,胶束变成乳胶粒。聚合开始后,单体将从单体液滴通过水相转移到乳胶粒中,乳胶粒体积增长。与此同时,大量胶束“消亡”,乳化剂则被用于稳定乳胶粒的增长。经过一段时间,体系中没有胶束,不再有胶束粒生成。水相自由基将直接进入乳胶粒,引发其中单体聚合,单体液滴则作为单体仓库,源源不断地向乳胶粒中提供单体,直至单体液滴消失,即通常所说的胶束成核机理,是乳液聚合中主要的成核机理[8]。
由此可知,控制单体、引发剂的量及温度的控制是乳液聚合的重点。
2.3 乙烯基磺酸盐——苯乙烯共聚物合成制备工艺
2.3.1 悬浮聚合法
将苯乙烯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10%的NaOH水溶液剧烈的摇晃,静置片刻,待液体分层后,弃去下层洗涤液。重复上述操作数次,直到洗涤不显红色为止。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至洗涤液呈中性为止。
在有搅拌器、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下分别加入聚乙烯醇(PV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混合均匀后停止搅拌,将单体混合物(苯乙烯与二乙烯苯混合,并溶有加入BPO)一次性加入,调节搅拌速率200rmp,使单体液滴分散成合适的大小。
升温至80℃,保温2h,升温速度1~2℃/5min。再升温至90℃,保温2h,95~100℃煮球6h,使球体熟化。即可撤去热源,在搅拌下冷却至室温。
用布氏漏斗抽滤,再用65~80℃的热水淋洗三次,再用冷水淋洗三次,去除粘附在珠体的分散剂。抽干后将珠状树脂置于培养皿中,于80℃烘箱干燥至恒重,计算产率。
将10g苯乙烯白球放入25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9g二氯乙烷中溶胀30min左右。随后加入93%浓硫酸,开始搅拌,油浴加热升温。升温至65℃保温0.5h,升温至70℃,保温1h,升温至80℃,保温4h,升温至85℃,保温2h。升温至110℃,保温2h。撤去油浴,自然冷至室温。用酸洗至pH=2~3之间,将酸析出,再缓慢加入10%NaOH,洗涤,洗至pH=11~12之间。最后进行干燥。
2.3.2 悬浮-乳液聚合法
将明胶加入四口烧瓶中,加入24ml水,进行搅拌,在45~50℃进行保温,至明胶完全溶解。向四口烧瓶中加入羟甲基纤文素、氢氧化钠、硼酸,在25℃下搅拌15min,之后测定pH值是否在10~11之间,如不在进行调节。
- 上一篇:年产量260万吨薄板连铸连轧车间工艺设计
- 下一篇:高活性纳米三氧化钨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
-
-
-
-
-
-
-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