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家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其中,131家进入企业;40家变为科技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18家变成为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3家并入高校;18家划转到其他部门或取消;29家转为12个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论文网共涉及职工17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2。2万人(科技人员7。4万人),占中央属科研机构职工总数的2/5,离退休人员4。7万人。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共有200家科研院所转为科技企业,按企业化运行机制运行。笔者认为,这是自一九八五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最大的改革,即单位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化为企业管理体制,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制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笔者主要就财务会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一。国有资本金问题即注册资本的问题。注册资本是企业法人登记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科研机构转制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现有全部国有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转为国有资本金“。这就首先要界定“全部国有资产“的范围,如何界定,实施意见中没有具体办法。按照国资事发[199517号文的规定: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从“国有资产“的定义与143号相比较,显然“现有全部国有资产转为国有资本金“的提法不太准确,应改为将“现有全部国有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转为国有资本金“更为准确,即现有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转为国有资本金。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但各有优缺点。1。以科研院所转制前经过国家批复的一九九八年会计决算报表中账面净资产作为注册资本。优点:这种方法优点是易操作。速度快。缺点是:⑴。由于时间滞后,不能反映转制时净资产情况。转制是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而决算是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这中间有些院所财务状况变动较大,与实际情况不符。⑵。现在242家转制的科研院所执行的是财政部。国家科委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六日颁发的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执行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个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共包括6项:“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拨入专款结存。财政补助结存。未分配结余“,而“专用基金“中的“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应进行分析,其中福利费。医疗基金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是在“应付福利费“中反映;“住房基金“在“长期应付款“反映,都是作为负债处理的,而现行的科研会计作为“净资产“,是“所有者权益“,所以应扣除福利性的专用基金之后转为资本金。⑶。净资产中“固定基金“不真实。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规定,购买固定资产做双分录,虚增了净资产;另一方面规定不提折旧,十几年前购买的固定资产按提折旧的方法净值已无。但账面上固定基金仍是原值;再一方面。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是专用设备,并不能产生效益,非良性资产如全转为经营性资产,会给以后的经营者经营带来很大困难。还有已出售给职工的住房,仍在固定资产中应该剔除。2。把现有有形资产全部进行评估,按评估重置后的净资产登记为企业的注册资本。优点:相对准确的反映了科研单位资产的真实价值,使注册资本与实际占有的净资产一致。缺点:⑴。评估所需时间较长,过程复杂。143号文件和197号文件要求,242家科研单位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转为企业,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资产如果现在评估,那么登记注册必须在评估完之后才能进行,很长一段时间也就拿不到营业执照,科研院所会出现既不是企业又不是事?quot;真空“。有可能会影响科研院所的正常工作。⑵。资产评估费用问题。大院大所的资产也较大,请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费用支出也不是一个小数,现在科研单位的资金比较紧张,国家不给经费,科研单位自己不愿支出,可能也是一个难题。另外还有资产登记时印花税的问题,支出也很大。3。科研单位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同时进行评估,评估之后的净资产作为注册资本。科研单位的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和其他财产权利。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九九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将这一比例上限提交到35。优点:这种方法对科研单位资本运作有较大益处,有的大院大所已成立三。四十年,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些科研成果并未入帐。另外,科研单位的土地使用权,主要是国家行政划拨获得的,此次143号文要求土地使用权转为国家资本金,依此为契机可以获得土地证。缺点:同上面的第二种方法。4。按账面价值进行资产增减。此种方法以一九九九年六月三十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加上没有入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减去不良资产和应提的折旧等,以增减后的净资产数,报国家财政部门批准,作为注册资本。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简便手续,又真实反映了科研单位的实际资产状况。但此种方法要经过财政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二。关于优惠政策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和科技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的优惠政策有八条:⑴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⑵职工养老保险方面,根?quot;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⑶非经营性建设基金继续由中央给予两年补助支持;⑷税收优惠方面,提出从一九九九年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技术转让收入的营业税。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⑸享有自营进出口权;⑹享受国家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待遇;⑺科研项目竞标的权利;⑻已批准科研项目按原计划实施。以上优惠政策,属财务会计方面共有3项,应该认真分析。1。税收优惠政策。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征技术转让收入的营业税。免征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上述税收优惠政策与改制之前相比并没有大的变化,⑴所得税,财税字[1994001号中规定对科研单位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而143号文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即对产品收入,其他收入等也免征所得税,有所扩大。⑵营业税与原来政策相同。(94)财税字第01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科研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的通知中规定:“对科研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⑶土地使用税。1998年9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定,免征土地使用税。⑷科研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方面143号文没有涉及。应该明确。科研用品的进口是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仍应鼓励,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2。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这部分事业费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自一九八五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事业费逐年减拨,到一九九九○年大部分技术开发类型的科研单位事业费已减拨到位,但基数很低。后来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对科研单位在事业费中增加了专项经费。此次改制如果减掉专项经费和行业工作经费,绝对值将会很低,要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不可能的。以我所为例,按143号文件规定,估算正常事业费每年是180万元,而现在离退休人员的每年支出是400万元左右,缺口很大,如何解决是值得研究的一大难题。科研单位以前没有参加社保局的各种社会保障金,而企业早已参加社保局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一位退休的资深专家坦言:“自己以奉献精神干了几十年,没考虑到国家现在不管了,感觉很突然“。3。非经营性建设基金继续由中央给予两年的支持。这部分是在过去5年平均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在建项目给予支持,如果没有在建项目,将很难给予支持。以上这些优惠政策,科研单位如果进行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将有力地促进科研机构平稳转制,在市场竞争中尽快发展状大。三。转制后科研单位适用何种财务会计制度问题。科研单位现在执行的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发的从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开始施行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开始施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已执行2年多,会计制度执行了一年多,从实际效果来看,现行的科学事业单位财会制度规范了科研单位的财力行务和会计核算行为,推动了科研院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面向市场。服务经济,既满足了向国家财政报帐,又满足了科研单位内部经济核算的要求,执行的效果是好的。科学事业单位如不改制,执行现行会计制度是合适的,但从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改为企业之后仍执行现行会计制度,将会有以下方面问题:1。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242家科研院所已改为企业,而现行科研财会制度是“事业单位“财会制度,制订财会制度遵循的是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单位执行“事业“财会制度显然不合适。2。242家科研院所中有200家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化为企业,6家并入高校,如仍执行科学事业单位财会制度,进入企业集团的科研单位的财会制度,会计报表很难与上级企业集团进行衔接,进入高校的科研单位也较难衔接。3。现行财会制度有些缺陷,不符合会计基本假设,在实际操作上有困难。⑴。资产负债表有两个,其中资产负债表㈠设计不尽合理。资产负债表㈠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是“资产部类“包括“资产类“和“支出及成本费用类“;右边部分分为“负债部类“分为“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从名称上看,左边称作“资产部类“但却含有“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右边称作“负债部类“,但却含有“收入“。“净资产“等内容,显然名不符实。其次,从内容上看“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是时点指标,而“收入“项目和“支出“项目是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的简单相加,合计数没有任何经济意义,还可能引起报表使用人的误解。由于现行财会制度没有规定结帐时间,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⑵。购置固定资产帐务处理违背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原则。现行财会制度允许购置固定资产可直接在有关成本项目中列支,将应“资本化的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项目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破坏项目成本的可比性。现行会计处理方法是双分录:①借:试制成本等,贷:银行存款,同时②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这样购买的固定资产直接在成本中列支,不必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始终相等(融资租赁除外),结果是扩大了单位资产规模,虚增了净资产,造成会计报表失真。⑶。科研项目收入。支出确认的原则不同。现行财会制度规定,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收入采取合同形象进度法确认,“科研收入“在会计期间以合同完成的比例来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而又规定“科研成本“年末无余额,即当期发生的支出全部结转,不是按合同比例确认,属于“收付实现制“。对同一事项,收入和支出确认原则不同违背了“配比原则“,影响了收入支出与结余核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4。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报表中无“实收资本“科目,登记注册后确定的“国有资本金“无法核算。科研院所转为科技企业之后,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注册资本是一重要内容,现行会计制度却不能反映。5。转为企业后,科研单位是否仍要向国家财政报帐,如仍向国家报帐,现行会计制度还要继续执行。笔者认为,科研单位转制之后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进入企业集团的。应执行企业集团的财会制度;进入高校的执行高校会计制度,转为中央大型科技企业的科研单位执行相近行业的企业财会制度。但这个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国家应尽快制订出详细文件,如会计科目之间的对转等,以便转制后的科研机构财会工作顺利进行。四。科技产业化投入问题。科研单位转制之后投入是阻碍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巨大的投入,而这些投入的风险很大,科研单位依靠自身的积累,很难满足激烈市场竞争对其提出的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有些科研单位由于历史原因负债很大,商业很行对其新建项目由于风险大而很难给予支持,建议国家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允许符合条件的科研单位加快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的速度,募集资金投入高科技产业;科研单位也可以在单位内部搞股份合作制,这样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职工凝聚力,加快产业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使转制后的科研机构自主。自立。自我发展。
个人简历:
蒋占华,男,1963年9月1日生。现任国家人工晶体研究院副院长,高级会计师。1985年毕业于陕西财经,近年来在财务术研究,技术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获得“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奖“一项,部级奖四项。被国务院聘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顾问“,担任中国建材会副会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出版<<最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等著作两部,在<<科研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建材财会>>,<<中国建材>>,<<中国财经报>>,<<陶瓷>>,<<科学管理工作>>,<<上海会计>>等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制定编写了<<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主持承担<<成都色釉料厂可行性研究,初部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宽段面隧道窑“设计>>等大型科研项目十余项。1999年起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在职攻读MBA硕士学位。
通信地址:北京733信箱邮政编码:100018联系电话:010-65798629,13601161073
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评析
蒋占华
摘要:本文运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对现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评价,论述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不宜减税的原因,分析了国债的情况和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注意的问题。关键字:西方;宏观经济学;评析;宏观经济政策。
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在人类的历史上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上升到理论研究,是以一九三六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后为代表才正式形成的。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规律的。一。西方宏观经济学内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认为,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形成的对商品的总购买小于整个社会所提供的商品价值时,它会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相反的情况下,则会出现通货膨胀。因此,政府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来减少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从需求理论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经济萧条时采用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即政府采用减税。扩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增加投资等措施;而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太高时,政府会采取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以控制物价上涨。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过高时,采取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前者是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后者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第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能产生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而影响的效果不同,下表是扩张性政策对利率。消费。投资,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政策种类对利率
的影响对消费
的影响对投资
的影响对GNP
的影响财政政策
(减所得税)上升增加减少
增加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开支)上升增加减少增加
财政政策(增加投资)上升增加增加增加
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增加增加增加
二。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含义由于目前出口受阻。物价下降。内需萎缩,经济运行处于低谷,失业下岗人员继续增加,所以在一九九九年仍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一九九八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启动经济增长,调整投资结构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发国债从而增加财政支出来实观的。“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两年连续6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现在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息率已低于美元的存款利息率。由于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对出口增加造成巨大压力,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启动政府投资需求,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用减税的办法,本文后面会进行讨论。三。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及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作用有以下4点:①能增加社会需求;②能带来工资和利润的增加;③能刺激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④能拉动相关产业,间接增加社会需求。根据西方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乘数效应,间接增加的总需求往往数倍于财政支出本身的扩张。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产生一定的财政赤字,下表是98年及99年的财政预决算情况: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98年(决算)9853亿元10771亿元918亿元98年(预算)9679亿元10142亿元960亿元99年(预算)10809亿元12312亿元1503亿元从目前的经济和财政情况看,财政赤字是控制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1999年财政赤字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低于国际公认的3%的警戒线,99年的财政赤字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2。2%,低于国际公认的15%的警戒线,从上表可以看出199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比1998年扩大43亿元,在实际执行中有可能还会加大,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说,不会造成新的通货膨胀,因为现在的增长率还是一个负增长的态势,全国产成品存货很大,所以和财政赤字相比,不会造成通货膨胀。采用这一措施是可行的,增加的支出主要是用于基础产业的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因此这一短期的财政扩张措施并不影响长期财政政策和目标的实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处理好的两个关系:1。谨慎处理好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的关系。笔者认为现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作为短期措施,其赤字不能有太大增加。而各级地方财政除了管理好中央转借给地方政策的5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应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不得编制赤字财政预算,更不得向银行。单位借款周转。虚收税款。挪用专款。欠拨支出等,搞“假平衡。真赤字“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2。妥善处理好扩大公共财政支出与涵养财源的关系。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增,政府从事的各项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经费开支也相应上升。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人民日益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将增多的国民收入用于社会的公益事业,改善人民活。特别是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由政府来提供财力保障。在着力增加公共支出的同时,把加强基础投施建设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立足更大范围和更多层次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增加财政投入与改进投入方式相结合,立足于引导社会资金扩大投资需求。四。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不宜减税按照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当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时,除了增加政府开支以外,还可以通过减税政策刺激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供给,从而使国民收入以税收乘数增加。但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却不宜采用减税的政策,理由有以下5点。1。减税和增支虽然具有同向扩张效应,但在实际运用中双管齐下的并不多见。除非经济面临崩溃境地,出现极度恐慌,一般都不会二者并重。因为两种政策并使要受到政府预算。债务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美国在30年代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政府为迅速摆脱危机采取的是政府支出扩张的政策,而没有采取减税政策。60年代肯尼迪时代倾向于减税,而没有采取政府支出扩张政策。所以已倾向于支出扩张,不宜再实行减税。2。税制结构决定了当前不宜减税。根据减税效应理论,减少直接税的扩张效应大于间接税的扩张效应。“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主要特点是累进征税,税负难以转嫁;“间接税“主要是流转税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代表,实行比例税率,税负容易转嫁。削减直接税的结果将使公司和个人拥有更多的税后利润,使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提高,有利于刺激投资和刺激消费,向市场提供利好信号,又因为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有助于整个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使经济扩张。而减少间接税,首先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下降,个人收入会降低,有刺激企业增加生产的作用对刺激消费的作用不大。所以当直接税在税制结构中的比重大时,降税效果较为显著。下表为部分国家1997年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比重直接税比重()国家━━━━━━━━━━━━━━━━美国55。40加拿大80。70日本65。50中国16。20━━━━━━━━━━━━━━━━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7年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仅为16。2,其中:企业所得税占13,个人所得税占3。2,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65。4。所以在减直接税效应较弱,而减间接税又会使物价下降,在现在物价是负增长,长期物价不增将不利于经济增长。所以税制结构制约目前不宜减税。3。税收环境状况不宜实施减税的措施。多年实行计划经济,对税收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税收的刚性不强。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后,重视了税收的作用,但税收执法环境尚未形成,全社会的纳税意识不强,偷。逃。骗。欠税现象相当严重,对税的执法力度不够。在此种环境状况下减税,很难达到预期效果。4。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收,减税后无法支撑财政。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应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发达国家30-50%,自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得一路下滑详见下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年份财政收入(亿元)GDP(亿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9902937。1018547。9015。8019913149。4821617。8014。6019923843。3726638。1013。1019934348。9534634。4012。6019945218。1046622。3011。2019956242。2058260。5010。7019967366。6167800。2010。901997865。57745711。601998985379459。6712。40
自90年代以来财政收入的90%以上依靠税收,1997年这一比重达到95%。如果现在采取降税,会产生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降税必然会降低财政占GDP的比重,就会增大赤字规模和中央政府的财务负担;二是国家财力有限,降税力度过大必然会冲击正常的财政支出;三是运用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过多的减税不利于财政支出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5。税负不高,不好再往低处减。全部税收占GDP比重仅11%左右,发达国家5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如发展中国家一般所得税税负中企业所得税率70%,个人所得税率48%,而名义企业所得税率33%,实际上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不到15%,内资不到30%,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但如果考虑税收流失,实际税负很低,所以无论从所得税名义税率还是实际税率,都不宜再降税率。企业去年超过一半是亏损,对这些无利润的企业来讲,降低所得税税率更加毫无意义。五。国债及应注意的风险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借债;另一种是银行透支。用银行透支的方式弥补赤字,会造成货币贬值和引出通货膨胀,是不可取的。解决赤字的方式主要通过借债的方式解决。1994年颁布预算法,禁止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国债太多当然不是什么好事,的国债现在是多还是少呢?下面进行分析。1。赤字财政是凯恩斯经济理论一个最主要的财政政策。弥补财政赤字主要靠发行国债。国债并不是任何人购买都有助于“医治“萧条,只有商业银行的钱放不出去时。只有居民和企业手头有闲置资金而又不打算存入银行或购买商品时,才有助于扩大总需求。2。国债的适度。国际上公认累计国债余额占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60%为警戒线。从财政支出上看,国际通常认为当年国债发行,不能超过当年财政支出的3%。3。从居民的购债能力来分析国债。到1998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407亿元,国债余额7771亿元,两者之比为6。9∶1。现在居民投资领域和渠道比较狭窄。从九九年年初国债发行的情况看,今年国债发行是供不应求。所以国债对居民的购债能力来说是少了。4。从国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进行分析。1998年底国债总额占GDP的比重为9。5%,大大低于国际公认60%警戒线。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国债少了。5。从财政收支进行分析。国际上认为当年国债发行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10%为宜,而98年国债发行3891亿元,98年实现财政收入9853亿元,比重为39。49%;国际上公认的当年国债发行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0%,而1998年的比例为36%(98年财政支出10771亿元)。从国债占财政收支的比重来看,国债发行是多了。6。债务增加,注意风险。自1981年以来,发行国债9000多亿元,98年底国债余额7771亿元。1999年将发行国债3415亿元,比98年少发行476亿元。尽管目前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都处于较安全的范围之内。但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高达50%以上。偿债率很高,给中央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财政风险加大。所以在国债发行规模上我们既要适时适度,又要慎重行事。否则中央财政风险愈来愈大。六。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要注意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实施积极财政货币政策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灵活地调整存贷款利率。应该看到,近年来实行的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力度很大,容易引发经济过热。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尤其中央银行要密切关注经济景气指标,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灵活调整存贷款利率,保证货币供应的稳定。有效,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出现经济出现通贷膨胀和经济“滞账“的危险。2。严密监控经济运行,防范不可预见债务对财政的冲击。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尽管均在国际安全线以内,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债务负担和隐性财政赤字。如国有银行的呆账。国有企业的潜亏。粮食企业的挂帐。各级政府欠发的工资。失业养老金支付的缺口等,这些都构成巨大的潜在债务负担,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必须严密监控宏观经济的运行,掌握不可预见债务的变化情况,切实防范不可预见债务对财政的冲击,提高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3。从长远决策,不能靠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大量举债搞建设。财政目前很困难,大规模举债和扩大政府开支,实施反周期调节,是财政为支持经济发展作出的必要贡献,笔者认为它只能是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的一项短期政策。在金融风险加剧和坚定推行国有银行改革的情况下,为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必须发挥市场在拉动投资和消费中的作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防止爆发债务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4。严格限制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除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外,还应将政府投资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收入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相结合,如将部分财政债务资金投向刺激居民消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扶贫力度,增加公务员工资等,使国债起到杜杆作用或催化剂作用,通过财政的投入发挥“财政支出乘数“效应,将54000亿元的居民储蓄调动起来,推动经济适度稳步增长。5。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财政支出,一定防止浪费,在重点投资中,绝不能花钱大手大脚,应以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把资金用好,所有财政支出,一定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综合司:中央财政和债务情况。2。韩秀云,宏观经济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33。SamuelsonandNordhaus:“Economic“,14thEd。McHillInc,NewYork,19924。项怀诚关于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