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进行了主义的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3](P801)指出,我们提倡列宁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7月,延安马列学院改组为马列研究院,出席成立大会,并作了题为《实事求是》的报告,要求大家一定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调查研究敌我友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8月,中央发出起草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强调“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年底,提出中央党校的校训应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1943年11月,中央党校大礼堂落成。题写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镶嵌在礼堂正面的墙壁上。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1945年5月31日,在党的七大上作了结论报告,报告的最后一个问题就专门探讨了“实事求是问题”,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正式得以确立。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即从1949—1978年的29年,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中国实际,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初步胜利。但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出现了失误,从1957年开始,党开始偏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渐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等,在经济建设中犯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严重的“左”倾错误。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和等其他领导人逐步意识到并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但此时中国人民已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立足我国实际,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并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党的八大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出现了偏差。1962年,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对国内形势作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仍然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直到“”期间发展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的错误认识,这一错误认识导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正式因为这个错误的认识,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损害,教训十分深刻。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即从1978年至今的40多年,是党的思想路线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阶段。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强调实事求是是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指出,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国家遭到很大的灾难,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4](P278)。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列宁主义、思想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全新概括,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