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党自成立那天起就立下的初心与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百年间,中国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流血牺牲、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向贫困开战,一路披荆斩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同志带领中国走上了“富起来”的发展快车道,告别了普遍贫困。世纪之交,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勇敢走向市场经济,继续走在反贫困的大道上,带领中国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21世纪以后,在胡锦涛同志的主持下,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措施成为政策主调,反贫困事业又进一程。至此,中国有6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取得了“当惊世界殊”的骄人成就。十年来具有重大意义的三件大事
然而,伴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国内外日益显明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扶贫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繁重: 截至2012年底,我国农村地区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 10.2% ,现行贫困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 9899 万人,且多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深度贫困者。贫困人口不仅规模总量庞大、还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普遍性贫困转变为区域性贫困的分布格局;贫困个体存在着发展能力差、发展渠道少、“造血”意识弱等特征。同时基于自然因素、市场风险、社会和家庭变故等多维要素而诱发的致贫返贫现象在增多,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脆弱性特征明显,传统粗放型扶贫方式效应递减,项目安排“大水漫灌”,资金使用“撒胡椒面”,帮扶工作“走马观花”,贫困县不愿“主动摘帽”等困境与怪象。这就意味着越往后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能否做到脱贫完胜,是对新时代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挑战。十年来具有重大意义的三件大事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总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党人强烈的历史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第一个奋斗目标。那么,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如何建成小康社会?总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他把消除绝对贫困,确保“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不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十年来具有重大意义的三件大事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总心怀对人民的挚爱,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他亲自开启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10年间有50多次国内调研40多次涉及扶贫,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亲自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从苍山洱海畔到白山黑水边进寨入户看真贫。他首倡“精准扶贫”这一新时代脱贫工作新方略,精辟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实践中形成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扶贫路数,构筑起中国式扶贫工作的“四梁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