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殊性及路径选择
一。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补助方位也在扩大,而补助的方式也体现了地域差异的公平。例如,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从以前的120元提高论文网到了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百分号左右。到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方法为: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在2013年的基础上提高40元,达到320元。
二。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殊性
(一)独特的气候地理与医疗保障的需求
民族地区整体上处于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像青藏高原的高寒缺氧气候,新疆的干燥干旱气候,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潮湿闷热气候,在历史上多为蛮荒之地,生活环境较差,导致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疾病多有发生,所以他们对于农村医疗保险的需求度更大。而2014年卫生部的一个文件中称,中国东西部的人均预期寿命相差15岁。然而恶劣的条件使得在由市场配置医疗资源的当下,几乎没有医疗基础设施和医务人员利益驱动进入民族地区。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不能选择,但是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可以公平的选择性的调整,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新农合投入,满足潜在需求很大的民族地区对于新农合的需求。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对新农合的阻碍
民族地区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速度慢的西部地区,比如青海。西藏。新疆。宁夏。贵州和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都位于西部不发达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比较差,处于老。少。边。穷“地区,整体贫困和个体贫困是这一区域显著特点。这样的局面会产生以下结果:首先,地方政府筹集新农合资金的能力差,薄弱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能力无法弥补新农合资金保障的缺口;其次,社会集资能力低,民族地区农业占整个产业比例较大,商业活动在这里活跃度低,社会资本对于新农合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大;最后,个人支付能力低。普遍的贫困使得农牧民参保的积极性降低。
(三)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对新农合发展的阻碍
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熟人关系圈子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就医选择上更倾向于传统的就医方式,比如他们对医生选择上对乡村医生比较信任。长期的接触,乡村医生与当地农牧民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和依赖关系,这会阻碍新农合的定点医疗制度的发展。此外,我们在跟少数民族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于民族医药情有独钟,民族医学是在少数民族同胞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民族地区中草药资源极为独特和丰富,比如藏药。苗药。蒙药等等,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功效,也成为少数民族就医的习惯性选择。而这些药并不在新农合的报销范围,这就会降低新农合在民族地区的功效。
三。特殊性分析的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突出政府的主体责任地位
针对民族地区的整体贫困和个体贫困的特点,加大中央政府对于民族地区新农合资金筹集的支持力度。合作医疗补助和救助资金使用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民族地区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来提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参合率。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向中央集中,越到基层,财政能力越差。单单在在退休金发放。教育支出。职工工资等问题上都捉襟见肘。因此,中央财政在在资金筹集上应承担更大责任,来更好的适应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真正让新农合的效果发挥出来。
(二)改善新农合的制度设计
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大病医疗报销比例,让农牧民真正不会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让新农合真正成为一项富民工程。利民工程;在报销定点医疗单位资质问题上适当给予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自主决定权,让他们依据当地现实情况来决定最适宜的医疗单位,降低偏远地方农牧民就医交通成本;扩大药品报销范围,民族地区老百姓对于民族医药的偏好,可以将民族医药纳入到药品和医疗服务的报销范围之内;加大报销相关流程的宣传教育,简化报销程序,缩短报销周期。
(三)加强宣传,提高农牧民的医疗保健意识
要想让这项制度落到实处,还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一方面,要通过细化的宣传将制度讲清楚讲明白,比如补偿方式。报销比例。资金管理制度,农牧民能够得到的好处,通过宣传画。宣讲员。广播或者入户说明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详细介绍和宣传;另一方面,向农牧民宣传健康的医疗保健常识和风险预防意识,加强农牧民的保险意识,引导农民关心健康方面的投入。通过宣传将这项对农牧民利好的制度推行下去,对于民族地区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和农牧民身体健康的保障意义重大。
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殊性及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