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不良贷款一直是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瓶颈。加强不良贷款的管理与化解,历来都被视为信用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基本情况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有论文网以下特点:自然人不良贷款笔数最多,余额最大;村集体不良贷款虽然笔数较少,金额较小,但全部形成不良;企业贷款笔数较少,但余额却较大。
以长治市沁县农村信用社为例,截止2009年7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共65233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27528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2。20百分号。
从金额分布情况看:自然人不良贷款余额18067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65。64百分号,占自然人贷款总额的67。99百分号;农村集体组织不良贷款余额771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2。80百分号,占村集体组织贷款的100百分号;企业不良贷款余额8690万元,占不良贷款总余额的31。57百分号,占企业贷款的14。60百分号。
从笔数分布情况看:自然人不良贷款笔数15313笔,占不良贷款笔数的96百分号,占自然人贷款笔数的94百分号;农村集体组织不良贷款笔数350笔,占不良贷款笔数的2百分号,占村集体组织贷款笔数的100百分号;企业不良贷款笔数386笔,占不良贷款笔数的2百分号,占企业贷款笔数的53百分号。
二。现有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分析现有不良贷款的形成,主要有外部客观原因和信用社内部原因两方面造成。
(一)产业政策和农村经济环境因素。
2000年以前,地方政府出台各种产业政策,通过行政干预手段要求农村信用社向农户和乡镇企业提供贷款,但不少项目往往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受市场经济影响而趋于衰弱,造成大部分贷款难以收回,从而形成不良贷款;同时农村产业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低,经济效益差,也造成贷款难以清偿,从而形成沉淀;此外,农户在进军市场的过程中,市场观念和信息来源不能同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冲击之下,碰壁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信用社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以贷结息。以贷还贷形成不良占到现有不良贷款的40百分号以上(2007年7月20日起联社已全面停止以贷结息)。20多年来,农信社存在严重的以贷结息和以贷还贷现象,致使贷户债务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无力归还。
2。员工服务意识差,工作效率低。员工工作作风拖拉,一笔贷款迟迟难以办理,甚至出现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导致贷户产生贷款难的想法,一旦贷款到手,就不愿归还。
3。重放轻管,贷后管理严重缺失。贷款发放后,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对贷户信息捕捉不灵,错过采取措施的好时机,致使贷款形成不良。
三。对现有不良贷款的清收措施
(一)核实贷款责任,实行责任清收。
严格按照省联社不良贷款认责追究办法执行。要求落实责任,明责自清。对现存不良贷款梳理建档,按发放过程中的审批。担保。发放。介绍等不同情况确定第一责任人,责任人负责清收。采取领导带头,主管科室督促等办法,促进责任清收的落实。对限期内不能收回的,要动用经济。纪律直至法律手段追究责任。
(二)合理配置员工。
通过对信贷员的调配及增加,合理配置员工,把工作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促进对贷款的管理与清收。
(三)扎实进行信用工程建设。
要力保质量,杜绝有数量而无质量,通过加大对信用户的扶持力度,对不良记录者的制裁引导贷户树立诚信意识,逐步改善信用环境。
(四)以促进清收为目的,改进不良贷款管理考核办法。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改进不良贷款管理考核办法,将清收不良贷款任务落实到人,与员工的切实利益相结合,赏罚分明,充分调动全体员工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
四。对今后新增贷款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员工教育,强化责任意识。
联社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员工业务水平与操作技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具备较强的法律和合规意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减少违规现象。
(二)提高服务质量,更加方便群众。
联社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有效缩短办贷周期,简化办贷手续,为贷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让贷户真正体会到优质高效的服务,自觉按时结息还本。
(三)完善管理机制,堵塞管理漏洞。
联社要不断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使管理机制与业务发展。风险防范相匹配,同时要加强对制度的检测评估力度,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完善。
(四)重视小额贷款,力促风险分散。
联社应以投放小额贷款为重点,力忌垒大户,对大额贷款的发放要谨慎,尽量使贷款风险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