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浅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村改革的效果,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综合生产论文网能力稳步提高。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亿吨,在2004年增产3877万吨的基础上又增产1455万吨;粮食亩产309.5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十五“期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和平稳发展态势,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渔业保持快速发展,200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比2000年增加827万吨,年均递增3.6%。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趋于稳定。
2.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保持较快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得到优化,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已现雏型。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2000年的30%提高到45%。
3.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超市连锁为重要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大中城市消费鲜活农产品的80%通过批发市场提供。农业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方式日趋多样,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大幅度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欧盟。日本的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以远洋渔业和境外土地开发为代表的境外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4.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比2000年增加1002元,扭转了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近年来,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构成发生积极变化,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明显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3209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2365万人。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5.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取得突破。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减免了农业税,取消了牧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行了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这是农业政策的重大突破。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依法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存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要求,具体如下:
1.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耕地质量在一些地区持续下降;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并存;部分地区农村能源短缺,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农业资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这就要求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大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治理力度,注重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投入不足,欠账太多,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较差,支撑体系不强,短期内难以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这就要求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政策的扶持,加大政策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夯实农业的基础,增强农业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3.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农产品进口压力加大,农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增多,技术壁垒增强。与此同时,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保护农民权益的机制和体系还不健全,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这就要求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加大体制创新。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4.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加。目前农业经营规模小,比较效益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难度较大。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消除,转移就业增收任务艰巨。这就要求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农民增收,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大力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国情,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如下:
1.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和区域优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强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扎实抓好农民科技培训,真正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已成为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2.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开辟农村内部就业和增收领域;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技能和本领,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增收渠道。
3.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推进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构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体制环境,充分体现农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转移,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增强促进发展的能力,在农业国际化的进程中保护好发展好农业。
4.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深化农业投资体制改革,改善农村融资制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强化约束机制,把支农效果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不断增强支农服务能力,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机化装备和生产结构,稳步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化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营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农业部门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政府保障农村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6.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确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规范。加快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农业法律制度,形成以农业法为基础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着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农民权益保护法的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农民权益保护。动植物疫病防治。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农业生产资料管理。农业支持保护。农业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配套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农业立法质量。在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领域实现有法可依,依法规范市场行为。保护农民权益。促进产业发展。强化支持保护,使依法治农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