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的电力企业内控评价体系创新
一。背景
(一)外部监管的需求
2012年5月,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2013年底前建成覆盖全集团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从2014年起每年向国资委报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论文网>十八大以来,国资委提出法治央企“的建设目标,社会对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改善民生。提升服务的诉求日益高涨,增大了电力企业法人治理。运营各环节的合法合规的压力。
(二)内部管理提升的需求
内部情况分析,电力企业作为服务国计民生,关系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的国有骨干企业,肩负着重大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电网建设迈入全球能源互联网时代,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突破,电力安全可靠供应面临更大挑战,电网运营风险隐患始终存在,个别关键环节的乱纪现象仍然存在,经营管理薄弱环节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二。主要做法
(一)组建多元。高效的内控组织体系
多元。高效的评价组织体系是有效实施内控评价的前提。在内部控制办公室组织下,依托各专业专责成立财务组。电力交易组。营销组。科研组。物资组。工程组。信息组等13个业务评价组,并以内控竞赛各专业集训选手为班底,组织各专业部门推选技术骨干等方式不断扩充和壮大各专业评价小组人员,同时发动各下属公司自我评价,内训师做专题评价,聘请中介机构做独立评价。将传统的基层内控人员“人员构成,改变为以省公司业务部门为主体。基层单位深入参与,中介咨询机构为辅助“的方式,使内控评价层次更高。定焦更准。挖掘更深。力度更大。
(二)确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机制
内控评价机制包括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组织开展评价检查工作,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意见,跟踪督导缺陷整改。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机制要求将风险为导向的原则贯彻内控评价组织。实施和整改全过程,通过风险识别,确定依据风险评估排序以及风险管理重点;通过评估风险,评价测试中关注风险控制措施是否落实,执行是否有效;通过反馈结果,剖析缺陷原因并进一步督导整改。
(三)全力探索新的内控评价程序和方法
1。积极探索多部门融合支撑
目前企业内部存在现场稽核。在线监督。审计监察。效能监督等多种手段,但缺乏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各专业各系统各自为战,造成信息孤岛,未能形成监督合力,风险预警效果不明显。笔者积极探索实施在现场稽核。在线监督。效能监督与内控评价工作的融合与支撑,一方面通过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内控评价的流程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内控评价发现的缺陷,加大财务稽核。审计监察。效能监督的管理力度。公司财务部与审计部。监察部及相关业务部门探索实施协同监督机制,扩大了监督主体范围,提高了监督的效率与效果。通过稽核与评价工作。审计监察等融合支撑,我们先后实施了税务自评价。资金管理自评价。工程管理自评价。开展了财务制度执行年“。财务规范年。“依法治企“等活动,着力解决财务管理中的违章“。浪费“和不规范“隐患,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1756项,及时消除出血点“和发热点“。
2。创新应用多种内控评价方法
(1)探索价值链评价分析方法
常规内控评价以关键控制点为着力点,割裂看待业务链上的控制措施,容易导致内控评价无法及时识别因跨部门协同问题产生的内控缺陷。针对该缺陷积极探索了价值链评价方法,在原有测试程序和控制要点基础上,依据业务价值链横向。纵向形成过程,从前端业务触发开始,到实施业务流程规范操作,到最终末端反馈业务执行结果,分析横向。纵向价值链。以废旧物资专项评价为例,我们首先依据业务价值链将废旧物资涉及到的业务划分为物资组。财务组。工程组等,对工程组来说,根据其业务性质又划分为不同工程业务类型,并进一步细化技改工程业务流程到业务活动,从其前端验收投运开始,经拆旧物资处置,到移交剩余物资,再到结算决算,逐项梳理至每一项业务步骤,并根据步骤内容,细化测试程序和测试要点。实践中梳理业务流程103个。关键流程54个。关键监督点217项,形成新稽核规则76条。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识别风险,进而设定组合式控制目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更具备大局观。
(2)相互比对不同系统内控执行信息
电力公司向来重视信息化建设,已经上线SAP系统。财务管控系统。营销MIS系统。运营监测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主要业务均已实施系统固化,相关业务流程的操作执行和文档已基本实现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流转,在实施内控评价工作时,一方面从系统中直接导出相关业务流程的执行清单,初步进行比对,以确定系统中业务执行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以业务流程流转过程为主线,以流程执行文档为载体,对照流程规范要求,将不同系统中执行的文档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流程执行到位,文档信息勾稽准确无误。
(三)合理有效确定内控评价结果
内控评价结果是对被评价单位内控标准执行情况的检验和反馈,从以下三个方面合理有效确定内控评价结果。首先是根据各项业务流程的评价指标的量化,汇总得分确定被评价单位或部门的有效性等级,将有效性等级设置为四分法“,也就是具体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有效(>=90分)。较有效(80=<但<90)。基本有效(60=<,但<80),和无效(<60);其次是对照内控缺陷定性定量标准确定缺陷等级,对照标准确定评价缺陷等级,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最后是对评价得出的缺陷确立内控评价报告逐级负责制,确保缺陷认定有效,且明确整改责任。
三。成效
(一)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切实提升
通过实施风险导向“的内控评价工作,公司能准确定位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风险管理由风险应对型向风险防范型,进而向决策支持型转变,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业务执行规范性程度有效提高,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整改问题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强化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规范融入各项业务环节和业务操作的要求;业务执行实现了由经验与习惯向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管理转变,有效提高了员工依法合规操作的自觉性,提升了公司依法从严治企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全员风控管理意识不断增强
全员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首先是学风险内控管理知识,通过实施专题评价工作,公司员工广泛参与,不断灌输风险和内控理念,在实践中了解自身业务的潜在风险和相关控制措施;其次是掌握风险内控管理知识,通过加强培训。宣传。普及风险内控理论和实践知识,培育风险内控文化,帮助员工树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风险意识;最后应用风险内控管理知识,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整改问题,逐渐使广大员工主动在工作计划和重点项目中运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方法,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三)专业内控人才队伍逐步扩充壮大
通过开展内控知识竞赛,组织专业部门推选业务骨干组建内控专业人才库,同时通过内控专题评价的实践工作,培养并锻炼了一批既懂专业又懂内控评价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风险导向的电力企业内控评价体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