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重结晶 5
1.3.3 薄层层析 6
1.3.4 柱层析 7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8
2 帕珠沙星注册杂质合成研究实验 9
2.1 实验使用的材料试剂、仪器设备 9
2.1.1 实验使用的材料试剂 9
2.2 帕珠沙星注册杂质合成实验 10
2.2.1 B-4[中间体]的制备 10
2.2.2 P-3的制备 11
2.2.3 D-9的制备 11
2.2.4 产品的鉴定 12
2.2.5 注意事项 12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3
3.1 帕珠沙星注册杂质合成合成反应的结果讨论与优化 13
3.1.1 B-4的制备的条件的优化 13
3.1.1.1 反应溶剂对于反应的影响 13
3.1.1.2 乙酸酐的当量对于反应的影响 14
3.1.1.3 反应温度比于反应的影响 14
3.1.1.4 实验小结 15
3.1.2 P-3的制备的条件的优化 15
3.1.2.1 氰源形式和当量对于反应的影响 16
3.1.2.2 反应溶剂对于反应的影响 16
3.1.2.3 碱的当量对于反应的影响 17
3.1.2.4 反应温度对于反应的影响 17
3.1.2.5 实验小结 18
3.1.3 D-9的制备的条件的优化 18
3.1.3.1 反应溶剂对于反应的影响 18
3.1.3.2 碱的当量对于反应的影响 19
3.1.3.3 反应温度对于反应的影响 19
3.1.3.4 提纯所尝试的方法 20
(1) 重结晶 20
3.1.3.5 实验小结 20
4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1 绪论
1.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1.1 甲磺酸帕珠沙星简介
1.1.2 帕珠沙星合成工艺
1.1.3 帕珠沙星的抗菌机制及优势
1.2 喹诺酮类药物
1.2.1 喹诺酮药物概述
喹诺酮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母核的化学合成抗菌药,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抗菌剂。由于喹诺酮既不是微生物分泌物又不是微生物分泌物的类似物,所以严格来说其不是抗生素而只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
自1962 年,美国Sterling - Winthrop研究所的Lesher 等人在合成氯喹的馏出液中分离得到了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及至目前,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抗感染领域。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2~1969 年)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以萘啶酸为代表,此外,还包括恶喹酸、吡咯酸等品种,仅对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不理想,已属淘汰药物。
图1.2-1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代表
第二阶段(1970~1977 年)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以吡哌酸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吡咯米酸、西诺沙星等品种。
图1.2-2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代表
第三阶段(1978~1996 年) :喹诺酮类药物于此阶段在其结构改造上有了很大突破,即在其喹啉环的第6 位上用氟取代,故这类为数众多的药物又称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氟哌酸) 、氧氟沙星(氟嗪酸) 、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 等。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疗效已超过青霉素类,与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的疗效相似。氟喹诺酮产品的问世,使医学界对喹诺酮药物有了新的评价并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 上一篇:邻羟基苯甲醚合成与质量控制+文献综述
- 下一篇:多孔纺丝载药纤维的制备其药物释放降解行为的研究
-
-
-
-
-
-
-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