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困扰着世界各国,而各国展开了系统全面的研究与分析。也正是如此,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研究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和相应的建议,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许多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
1、国外相关研究91733
Stiglitz和Weiss认为导致银行惜贷行为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贷配给方面存在不均衡的情况。银行与企业之间在一定比重上存在着信息不平等,因此在贷款市场上的道德风险等也是因为这个所引起的。信贷配给制度在商业银行中存在,直接导致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因此,降低融资风险关键就在于消除银企之间的企业不对称、逆向选择和信贷配给不均衡等方面,而加强银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Strallan和Weston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倾向于给大企业提供贷款,而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歧视”。
Berger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是信息不平等,其根本原因是金融活动中的市场失效。为了使得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更加透明、较好的缓解信贷市场的失效,关系型贷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首要处理方法。
Wiilialn研究了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环节里,政府的融资项目对其的引导作用,分析发现政府信贷担保,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金额。因此,他们认为政府应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多种方式。
2、国内相关研究
在我国国内学者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也已进入研究范围,并展开一些探讨。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便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但改革开放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些资金的配置、管理还有审批环节上。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到来,市场经济制度开始革新,商业银行逐步成为了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国内的研究专家也把重心转移到了银行等机构。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竞争优势弱,加之我国市场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因此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影响因素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资本市场发展落后、概括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自身缺陷,可以主要概括为国内学者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形成原因。
在探讨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时,张维迎以信息不对称为根本,从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其融资难的问题:一、企业家经营能力的不对称性;二、选择行为的不对称性;三、投资项目的不对称性。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正是这三大类问题。林毅夫、李勇军指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融资双方信息不均等造成的。
张杰、戴园晨、李茂生等均指出“企业所有制歧视”。“企业所有制歧视”就是指中小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处于不平等地位,在现存的银行等金融体系中难取得与其经济地位相符合的融资额度。
曹成喜则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归根究底其实是资本市场制度不够创新导致的。正是因为市场机制存在缺陷,因此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不畅通。
而根据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许多专家对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国内学者从许多方面提出建议。有的学者建议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融资平台,建议可以提高贷款额度,通过提高额度的方式满足这些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其他一些学者则建议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建立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信息担保体系。此外,从产业集群角度分析来看,应积极加强银企长期合作,积极发展关系型贷款、担保型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