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中印出口贸易的研究并不太多的,主要集中在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印出口竞争力分析、中印出口增长方式的比较研究。
在出口贸易影响因素方面,出口贸易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许多学者就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下面将举例评述。郭珉、武玉英(2007)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尽管我国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增长,但通过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模式呈现了诸多负效应,要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健康增长,应调整中国外贸战略[1]。李荣富(2008)运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将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因素归纳为三个因子:外部拉动内部直接推动、金融因子和贸易条件因子,指出贸易条件对出口影响显著,而加工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微弱,但金融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2]。孙治宇(2010)在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受到经融危机的冲击下,从贸易需求弹性的角度在,利用自回归滞后模型(ARDL)和边限检验方法,估计中国出口贸易需求的收入、价格及汇率弹性对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影响,指出国外收入变化是影响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转向以内需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3]。阚大学、吕连菊、罗良文(2011)从制度差异角度对中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短期内要提高人们的参与政治过程的程度和媒体的独立性,加强监管、防止过度监管,长期则要提高政治稳定、杜绝暴力,提高政府在政策制定与执行方面的能力[4]。施炳展、冼国明(2012)基于嵌入消费者技术复杂度偏好的垄断竞争模型,推导出包含出口国技术复杂度与进口国人均收入交叉项的扩展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因素,指出中国技术复杂度提升与国外消费者技术复杂度偏好共同成就了中国出口的增长[5]。56043
中印出口竞争力分析方面,张根能、刘洋、徐丽秋(2006)从预期值、结构以及竞争力三个角度,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比较分析中印两国的出口产品竞争力后得出中印两国出口产品均无结果优势产品侧重点也不同[6]。张燕(2008)从信息技术外包的承接能力比较了中印两国的竞争力,发现中国的新兴技术产业方面落后于印度,需加强技术的创新[7]。
中印出口增长方式方面,施炳展(2011)利用出口增长三元分解框架探讨中印两国出口增长方式的差异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的优势主要在于数量而印度在于质量,提出要提高中国出口品质[8]。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框架下论文网,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分别采集了中印1996~2012年对外出口贸易面板数据,从贸易总量流动和分类商品贸易量流动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3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影响因素以及印度与35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影响因素,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印出口贸易驱动因素的异同点。
参考文献
[1]郭珉,武玉英.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相关因素分析[J].经济论坛,2007,(9):51-53.
[2]李荣富.出口贸易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6):248-250.
[3]孙治宇.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因素分析[J].经济评论,2010,(3):76-82.
[4]阚大学,吕连菊,罗良文.制度差异与我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实证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J].经济经纬,2013,(2):55-60.
[5]施炳展,冼国民.技术复杂度偏好与中国出口增长——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分析[J].南方经济,2012,(8):87-101.
[6]张根能,刘洋,徐丽秋.中印出口产品竞争力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06,26(10):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