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阅读分析了西安事变发生直至解决的两周内,驻南京英国大使馆与英国外交部、驻北京英国大使馆及其他机构和个人之间的往来电报。在这些档案材料的基础上,本文叙述了西安事变发生期间英国对事件前后预判的变化以及先后提出的应对方法。对比张俊义的文章,本文在研究中所使用的档案材料比张文多,在内容上对张文进行了一处纠正和一些补充。在研究的视角上也有所不同。从横向来看,英国在西安事变中的应对表现与其处理远东事务的一惯方式是一致的。从纵向来看,英国外相艾登提出的建议在各国间呼应着寥寥,这说明英国在远东地区地位的下降是一个过程。
一、英国分析西安事变发生原因
(一)蒋介石一纸军令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事变突然发生。消息传出以后举国震惊,一时间舆论哗然、谣言四起。南京方面制造舆论说西安的反叛是由于张学良和红军结盟而策动的。苏联方面则谴责张学良的行为,力挺蒋介石,同时宣称西安事变是亲日的汪精卫和日本共同为了延长中国内战而制造的地区叛乱。日本政府捏造说苏联是事件发生的幕后黑手。17日早晨,由日方控制的济南日报还十分笃定地报道蒋介石已经被暗杀了。 甚至有传言说蒋介石的头颅被挂在街头的杆子上示众、西安城内已是战火烽烟。众说纷纭中,各国列强都对此事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1936年,英国在华资本居列强首位。中国的动乱会直接威胁英国的在华经济利益和侨民的人身安全,故英国对此次事件十分关切。当时的英国公使许阁森(Hnatchbull-Hugessen)
1936年9月才刚刚来华,接替前任驻华公使贾德干的职位。许阁森来任之初,正当中日矛盾加剧,内部发生变化之时。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法西斯侵略行径,英美法等国一致采取了绥靖政策。他们对侵略者不加抵制,姑息纵容,甚至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与侵略者勾结妥协,从而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英国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在政府文件中最早见于12月13日,北京英国大使馆的考恩(Cowan)给南京英国大使馆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说“张学良反叛,蒋介石被拘,我想你会把情况直接报给英国外交部。”南京英国大使馆的许阁森当天立即回电表示肯定。在12月13日下午,许阁森就给英国外交部发了电文:“你肯定已经看到了路透社关于张学良在西安反叛、逮捕蒋介石的报道以及一系列提倡推翻政府,联合苏联反抗日本的电报。这个信息已经被中国外交部证实……外交部次长声称张学良已被怀疑有一段时间了。前段时间张学良撤回了一些剿共部队,就被怀疑与党结盟反抗日本。政府正在做军事部署,认为一切情况尽在掌握之中。”
一个小时以后,许阁森又给英国外交部发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内容丰富,十分重要。在这封电报集中反映了英国人对西安事变的预判,分析了张学良发动叛乱的原因、张学良与苏联结盟的可能性、双方军事潜力的对比、日本对此事的态度、事件可能的结局。文献综述
关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真实原因,英国方面承认之前被端纳误导,以为张学良对蒋介石是完全忠诚的。英方承认日本人对张学良的怀疑是有道理的。英方之前已经知道张学良的一部分军队对党确实是友善的。蒋介石十月走访西安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肃清这种情况。英方了解到蒋介石想要转移西北的这些军队到别的地方并将其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据说蒋介石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把张学良的部分可疑部队调往福建才直接导致了现在的情形。英国方面将这一命令视为西安事变的关键原因。 从中可以看出英国虽然掌握了一些情报,却将西安事变的原因简单归结于国民党内部派系的矛盾,是由军事调动引起了张学良的不满。英国的对西安事变原因的判断虽然有合理之处,但是把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看的过于简单了。英方在一开始完全忽视了张学良和蒋介石在抗日与内战的抉择以及收回东北等问题上的巨大分歧,也没有看到张学良想通过联俄联共的方式来进行抗日战争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