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粉丝”这个名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粉丝”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语,成为一种力量,成为一种文化。尤其是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拥有了各种网络交流的方式,2006 年博客(blogger)的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首创了微博服务,2009年新浪在中国成功推出了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粉丝”也从现实生活转站进入了网络的虚拟世界,出现了微博“粉丝”。随着微博“粉丝”队伍的逐渐壮大,微博“粉丝”文化也随之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一个部分。本文将试着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微博“粉丝”的界定、微博“粉丝”的特点、微博“粉丝”形成的原因、微博“粉丝”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浅要分析。
一、微博“粉丝”概念界定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与传统博客相比,以简短、灵活、快速为特点。
“粉丝”从2004年开始作为网络词语常出现在网络和媒体上,尤其是在广大的青少年中间颇为盛行。2005年,超级女声风靡全国,它开启了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全民娱乐的新世纪,更将粉丝团体这股新鲜生动的力量带入了人们的视野。“玉米”、“凉粉”等粉丝团体相继成立,同时这些粉丝团体为他们喜欢的明星、偶像自愿组织各种宣传活动,“粉丝”正在从娱乐界慢慢向其他领域延生开来,甚至涉及政治、科技。“粉丝”及其所代表的的“粉丝文化”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样,自微博开始流行后,微博“粉丝”的出现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我们现在所谓的“粉丝”,是指一群特殊的大众文化接受者,他们专注且投入于他们所崇拜的特定的明星、名流、电影、电视节目、流行乐团、品牌等,并对这些崇拜对象的各个方面了如指掌,即使是细枝末节的地方,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著名文化学者费斯克认为,“粉丝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过度’,即他们常常对某些特定的媒介内容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喜爱和强调。”[1]
微博“粉丝”就是建立在 “微博”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粉丝”,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粉丝”,微博“粉丝”可以是名人偶像的“粉丝”,也可以是普通微博用户的“粉丝”,只要您是一名微博用户,就可以通过加关注的方式成为对方“粉丝”中的一员,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互粉”。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二、微博“粉丝”的特点
微博“粉丝”是“粉丝”的一种,和传统“粉丝”一样,不管是个体,或是群体,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存在于现代社会当中,并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表现对其崇拜或感兴趣的事物或人物的热爱、癫狂。微博“粉丝”作为一种新型的“粉丝”形式,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微博“粉丝”具有非专一性与攻击性
既然微博“粉丝”是“粉丝”中的一种形式,那么同传统“粉丝”一样,微博“粉丝”也同现实生活中一样忠诚于自己真正喜爱的偶像。然而微博“粉丝”之间的互动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进行的,他们有着更为广泛的交友空间。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与“粉丝”之间并非是一个“粉丝”对应于一个或几个自己特别喜欢的偶像,更多的情况是一个微博用户同时关注了多人,不仅关注了偶像,还可能关注了偶像的“粉丝”,自己可以成为上百位、上千位人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