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氟化合物含有具有极高化学键能(键能约为110 kcal/mol) 的C-F共价键, 因此这类化合物普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能够经受很强的热、光照、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代谢作用而不降解 , 它还随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机体内富集和放大至相当高的浓度[5],Ospar等 研究指出PFOS 在全鱼中的生物富集因子高达2796[6]。2000年6月,美国EPA公布了PFOA以及其它一些含氟聚合物可能产生的危害,而且在2003年4月的时候针对美国低含量PFOA的暴露做了初步的危险评估[7]。2004年,加拿大政府发布了一个耗时2年的零时法案,禁止了4种作为防污剂使用的含氟聚合物的生产。2006年,EPA 发起了一项减少PFOA 生产的全球性的倡议,计划在2010年减少PFOA 95%的产量,并到2015年完全停止PFOA的生产。20614
1 PFCs毒性研究
全氟化合物的毒性研究已经很广泛,而且以PFOA 和PFOS 对啮齿类动物的毒性研究为主,其毒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诱发肝中毒、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及潜在的致癌性。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FOS 和PFOA的暴露对于体重、肝脏、致癌性、死亡率和发育等方面的影响。虽然对于PFCs的毒性研究已经广泛开展,但是仍然缺乏大量的暴露引起的毒性机理研究及病理性研究数据,所以还需要在今后继续进行类似的研究。
2 PFCs环境污染和环境毒性研究
研究发现PFOS及PFOA 广泛存在于饮用水、海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中。PFCs已经在几乎所有的生物体系和环境介质中检查出来。在环境中极其稳定,持久性极强,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不能经由光解、水解或生物降解。不仅如此,PFCs还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放大,长期留存于人体和动物中。研究发现,鱼类、哺乳动物、鸟类以及人体内均含有PFOS和 PFOA。
PFCs不仅对人类等哺乳动物有毒性,对生态系统中其它动植物均有毒性。目前科学家们研究了PFCs对多种水生浮游植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等生物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PFCs对大多数物种均有一定的毒性,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8]。
3 全氟污染物毒性机理研究
PFCs具有疏水疏油性质,研究表明PFCs进入动物体内是和血液中的血清白蛋白、甲状腺素运转蛋白等结合。Luo等解析了人血清白蛋白(HSA)和PFOS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发现PFOS和HSA按照2:1的比例结合[9]。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展基于有机氟化合物与HSA三文结构结合的毒性3D-QSAR研究。论文网
4 PFCs生物富集研究
生物富集(bioaccumulation)是指生物从环境介质(水、沉积物、土壤和大气等)和食物中摄取污染物,使得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超过环境介质中该污染物含量的过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能力通常可以用生物富集因子(BAF)和生物浓缩因子(BCF)等参数来评估。BCF 或BAF 是生物体内某污染物的浓度和水中该污染物浓度的比值,其中,BCF 只能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测得。当计算的某污染物的BCF或BAF值高于5000时,该污染物应该被认为具有生物富集效应;当BAF值在2000-5000时,该污染物被认为具有潜在的生物富集效应[10]。
全氟化合物不仅会在不同环境介质中迁移和扩散,而且会进入并累积于各种动物的体内,最后随食物链或其它途径进入人体内。因此,研究PFCs的生物富集效应尤为重要。虽然PFCs 在生物体内被广泛检出,然而对PFCs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富集能力研究得很少。Martin等[11]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虹鳟鱼对全氟辛酸(PFOA)、全氟癸酸(PFDA)、全氟十一酸(PFUA)、全氟十二酸(PFDoA)、全氟十四酸(PFTA)、全氟己磺酸(PFHxS)和全氟辛磺酸(PFOS)等PFCs的生物富集的能力,结果表明:PFDoA 和PFTA 具有生物富集效应(BCF > 5 000);PFDA 也可能具有生物富集效应(BCF > 2 000);而虹鳟鱼对PFOA、PFDA 和PFHxS 的生物富集能力不大(BCF < 10)。现有的研究表明,高于7 个氟代碳原子的PFCs 在生物体具有生物富集效应,而低于7 个氟代碳原子的PFCs 的生物富集效应很低。
- 上一篇:国内外地铁系统研究现状
- 下一篇:建筑企业危机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
-
-
-
-
-
msp430g2553单片机高精度差分GPS技术研究
浙江省嘉兴市典型蔬菜基...
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洪泽湖常见水生经济动物资源现状的调查
数据采集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油画创作《舞台》色彩浅析
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糖基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的影响
松节油香精微胶囊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