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属性决策(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具有多个属性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4]。根据方案的有限与无限,这个概念和多目标决策(Multi-Objective Decision Making)共同隶属于多准则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之下。27001
多属性决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896年,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学家Vilfredo Pareto提出的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此后,多属性决策的思想一直在政治、经济、公共管理等诸多领域活跃,影响着人类的决策活动。但是一直到1957年,Churchman、Ackoff和Arnoff[5]首次将简单加权法应用到投资领域时,多属性决策才正式作为一种决策理论被学者所认知。等到1968年和1973年,MacCrimmon[6]分别发表了两篇论文,首次全面地介绍了多属性决策的方法和应用。20世纪70、80年代,多属性决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Shepard和Kruskal[7]提出了多文标度法,美国的T. L. Saaty[8]提出了经典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至此,对多属性决策的算法研究日渐成熟,许多方法被学界以及公众所熟知,例如用于确定属性权重的最小平方法,基于理想解的逼近理想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依据属性权重的字典序法等。90年代,关于模糊环境下的多属性决策的研究与应用开始增多,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各种经典的决策理论都都到不同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多属性决策的研究方法更加丰富与多元,尤其是模糊理论(Fuzzy Theory)引入多属性决策后,一些未知的权重和属性值开始以模糊语言的形式得以展现[9]。
千禧年以后,国内学者针对多属性决策的研究与国际接轨,多以模糊环境下的问题研究为主题。例如2002年,徐泽水和达庆利[10]研究了如何使用模糊语言描述属性值,提出一种新的数学方法,解决从模糊语言转化到相应区间数的问题。再利用可能度公式对区间数进行互相比较,构造出可能度矩阵,并使用已有的排序公式求出其相应的排序向量,进而完成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和择优。
又如2014年,张海勇、杜源和周朋针[11]针对权重和属性值完全未知的情况,提出一种新的模糊环境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通过引入直觉模糊集,设立排序值来表示估计属性值以及估计属性值的可信度。最后采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得到最可能的属性权重。论文网
以上的属性决策方法在各自合适的应用环境下都有着优异的表现,但是也都有着各自的不足。例如使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保障方案决策时,决策者的主观评价往往不能很好地指标的实际表现,这种过于依赖主观因素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也常常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保障方案的优劣;同样误差较大的方法还有动态规划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决策者需要对其有很深的经验与掌握,否则很难得到恰当的决策模型;而基于专家系统的保障方案决策需要建立详尽的专家知识库,操作难度大,可行性不高。
- 上一篇:保障方案决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下一篇:房屋租售信息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
-
-
-
-
-
msp430g2553单片机高精度差分GPS技术研究
松节油香精微胶囊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数据采集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洪泽湖常见水生经济动物资源现状的调查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浙江省嘉兴市典型蔬菜基...
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油画创作《舞台》色彩浅析
糖基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的影响
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