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称呼语研究 对汉语称呼语分类的研究。关于称呼语的分类,每位学者有各自的分类标准,以下用于借鉴的论著虽然都有“称谓”的名称,但研究内容都涉及称呼语的分类。崔希亮(1996)认为现代汉语的称谓系统分为背称和面称。例如“爸爸、妈妈”是面称,而“父亲、母亲”就是背称。周健(2001)认为汉语称谓系统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系统。亲属称谓还能用来称呼完全不认识的人。社会称谓又分为“姓+职称、姓+职务、姓+职业”三种类型。姚亚平(1995)认为汉语称谓系统分为名称系统和称呼系统两大类。姓名名称、身份名称、和关系名称组成了名称系统;由名称词语充当的称呼语和其他词语充当的称呼语组成了称呼系统。卫志强(1994)认为称呼语分成优尔种类型。即名,或姓加名;亲属之间的称谓;先生、女士等表示身份的名称;医生、护士等表示职业和职务的名称;零称呼;一些和名词等义的词汇形式和各种绰号。40926
从语用角度对称呼语进行研究。人们的视野随着语用学的兴起而扩展,也给称呼语的研究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曲婧华(1993)认为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称呼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语用信息的。在对话的过程中,称呼语在执行打招呼功能的同时还能够表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传递一种特殊的“语力”。钟安林(2008)认为认为称呼语具有指示作用,决定着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称呼语或者称呼语是否能够满足社交的需要。称呼语的选择还受到礼貌原则的制约,不同的称呼语反映了不同的礼貌程度。每种称呼语都表达了不同的言外行为,它们的言外之意也是不同的。
从文化含义的角度对称呼语进行研究。丁夏(1995)认为称呼语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不同类别的称呼语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含义,反映出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丰富性和变异性。汉语称呼语之间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原因是受到中国礼仪文化的深刻影响。称呼语能够反映出中国礼仪文化的特点。亲属称呼语讲究长幼有序,讲究亲疏、内外有别,充分体现了宗法制度的等级观念和儒家思想的“礼治”。社会称呼语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特点,在不同时代其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中。论文网
对称呼语变迁的研究。称呼语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例如“同志”、“小姐”等称呼语的语义一直在不断变化。我国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称呼语,五十年代之前,我国流行的称呼语体现了一个“敬”字。1949年之后,开始引入“同志”一词。直到七十年代,“师傅”一词把“同志”一词取代了,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社交称呼。改革开放之后,产生了许多新的称呼语,单一的称呼形式再也无法满足沟通的需要。
除了以上的各个方面,有的学者还注意到了称呼语的缺环现象。祝克懿(2004)认为称呼语缺环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称呼语出现无法准确描述称呼对象身份地位的情况,就是称呼语的缺环现象。
2 对外汉语教学称呼语研究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称呼语的研究。陈芳夏(1997)对比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称呼系统的差异,同时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注意母语和所学语言之间称呼语系统的差别,提高社会文化的沟通能力。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称呼语的研究。周健(2001)认为称呼语的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两个很关键的部分,是影响留学生掌握称呼语的因素。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加大对称呼语特点和语用功能的讲解力度,让留学生把握称呼语正确的使用方法,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 上一篇:PCNN图像分割的研究现状
- 下一篇:敬语和谦语国内外研究现状
-
-
-
-
-
-
-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