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良自幼喜爱音乐,八岁开始学笛,后跟随赵松庭、冯子存等数十位名家学笛,技艺精湛,集南北大成为一身。早年他改编的古曲《秋江夜泊》、《梅花三弄》等早已成为经典而广泛流传。他被称为“中国笛王”,“圣手箫王”。1986年灌制了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箫的世界》,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对竹笛艺术不断地追求探索,录制了许多的经典如《醉笛》《天幻箫音》《行云流水》等。
张维良是最早发起并实践“新民乐”的音乐家之一,不仅引进西方元素到民乐中,还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笛箫独奏曲和协奏曲,《忆故乡》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2014年张维良于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中国竹笛乐团,并在之后的几年里,与中国竹笛乐团一同上演了《大雅国风》《箫魂》《远古的呼唤》等大型多媒体艺术史诗。为竹笛的多声部音乐创作与演奏填补了空白,开拓了竹笛的艺术表演形式,丰富了现代竹笛作品的创作内涵。在业内获得广泛好评,并在多次的演出实践中收获了一批竹笛艺术的乐迷群体,为竹笛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3 乐曲背景
此曲是张维良先生为庆贺中原笛乐宗师孔建华先生85岁华诞,于2010年11月创作于台湾的笛曲。中原的笛子宗师孔建华先生出生在河南省中牟县晶店村。出生于戏曲之乡河南的他,从小耳濡目染掌握了大量的戏曲精华,而后又前往武汉广泛深入的学习各种技艺与戏曲音乐,为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他说过,世上一切事物都有孕育它的土壤,音乐艺术也同样,它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之中,要在群众中吸取民族音乐的营养。因为他有着深厚的原汁原味民族民间音乐的积累,所以他的创作韵味十足成为了经典。张维良先生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竹笛艺术家特意采用河南豫剧和曲剧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像他致敬。全曲由散板、广板、小快板、慢板、快板五部分构成。乐曲旋律流畅动人,数次精巧的转调使乐曲蕴含了丰富的层次感和十足的情感张力,加上运用了戏曲中紧打慢唱的板式手法,将乐曲逐渐推向高潮令人回味无穷。
4 笛曲《忆故乡》的曲式分析文献综述
从曲式结构上说笛曲《忆故乡》可以分为散板、广板、小快板、慢板、快板五个部分,在C大调上展开。首先该曲的散板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由特征音1、7、6、2、#4、5展开,运用连绵的颤音引出第一个主题,较为紧凑,将连绵的音符化为远远飘来的乡音十分吸引人,为全曲细腻又热烈动人的情绪做了铺垫。接着第二个部分,将特征音融合在连续的32分音符中,形成连续不断的音符流动与上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结束在调式主音1上。(见谱例1)该曲的广板可以分为平行的两部分,属于平行复乐段。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构成,5- 6小节为第一个乐句,6-7小节的第二个乐句与它构成平行乐句,并结束在调式的五级上。第9-10小节为第三个乐句,第四乐句为11-12小节,该句运用了模仿的手法由前句发展而来,互为对比,结束在调式五级开放终止,整个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征。乐曲的第二个主题呈示完毕。接着,经过两小节的休止,乐曲在近关系调g小调上再现一次,各乐句工整的重复了一次乐曲的第二主题,结束在g小调的主音收拢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