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筝派的《高山流水》
山东筝派中的《高山流水》,在山东郓城一带广为流传,是筝友们聚会时必不可少的演奏曲目,最初的《高山流水》是王殿玉先生给以筝为主要乐器的乐器小合奏的中速“流水板”而取的名称。高自成先生弹筝,名为《夜静奎铃》,王殿玉先生演奏胡琴,名曰《流水》;张为昭先生演奏扬琴,曲名为《流水》。现今,山东筝派所流传的《高山流水》有三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高自成先生编奏的,在50年代中期根据周恩来总理审查外事节目时对其所提的建议,将其原有的由《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个小曲联缀而成的山东大板套曲在组织构造上进行了改动,并添入了引子,省掉了最后一首《书韵》,并在旋律上进行了加花,使得改编后的乐曲更加细腻、隽永;第二个版本是由高自成先生的师弟赵玉斋先生编奏的,由四首单独的筝曲联缀而成。本文中所用的山东筝派《高山流水》以赵玉斋先生的版本为主。山东筝派的《高山流水》与浙江筝派相比,最具特点的,因为该曲由四个小曲联缀而成的套曲,且篇幅最大。每个小曲都可做单独的乐曲进行演奏,又可连缀而成一首《高山流水》。这四首单独的筝曲均为同宫调式,以山东琴书中的八板体为素材创作而成,每首单独的小曲子都是由八个乐句、三十四个小节组成;其中每小节有两拍,第五乐句多出两小节,共六十八拍,也称作六十八板。这种板式结构是山东筝曲所特有的。《高山流水》中第四小曲《书韵》,由八个乐句构成。分析《书韵》的曲式结构,如图1所示
《书韵》曲式结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山东筝派的《高山流水》的源头是八板体的节奏板式,在受山东地方民间音乐的影响下而产生。其曲题的样式基本具备了起、承、转、合四部分,形成豪放、爽朗的山东筝乐风格。旋律风格完全体现了山东地方音乐的特点,多处出现大跳音阶,直截了当,像极了山东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乐曲运用大勾托、劈托、花指配以左手的吟、颤、按、滑等技法,将巍峨的高山、葱葱的翠竹、静夜的銮铃以及古人吟诵的美律完美的组合起来。
(二)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
浙江筝派中的《高山流水》,是浙江筝的代表曲目,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该曲目以浙江桐庐县余兆镇关帝庙中的虚灵法师做水陆道场法事中的一首笛曲为素材,后被艺人移用到杭州丝竹乐等民间音乐中,经王粪之先生进行改编创作而成,同样是以八板体为构架,但是因受地方民间音乐与方言文化的影响,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的韵律委婉细腻,更有南方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
浙江筝派《高山流水》为G宫D微调。乐曲前半部采用两个八度的大撮,由mi,sol,la三个音为主的音程展开演奏,将传统五声音阶的调式按照音程的关系做向上或向下的级进扩展,曲风温婉秀丽,描绘秀丽山川;后半部用含八度跳进的十六分音符和不同强度的历音进行刮奏,音调柔和抒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潺潺的流水与巍峨的高山相映成趣。结构方面突破了八板体规整的小节数量,乐句末尾的规律也与八板体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