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调”类别的《孟姜女》歌系
在吴越地域,“春调”类的《孟姜女》歌系数量最多,在其中有长篇叙事诗形式的《孟姜女》歌系形式,该形式长达1200行。但由于每个人所喜欢的民歌曲调皆各不相同,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基本形式正是江苏的民歌《孟姜女》,由于该歌曲的结构以及唱词都比较规整,并且每句的衔接之间表现出严格的“鱼咬尾”形式,曲调流畅、委婉、细腻,因此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该调系的基本曲调,考察与其它孟姜女调的不同,在研究过程中以上海金山县的《春调》具体举例进行说明。
 
上海金山县的《春调》曲体结构为:
A(3)+B(3.5)+C(3.5)+B1(4)
该曲调的唱词不仅保留了《孟姜女》歌系最基本的七言四句体式的形式,而且在内容上与江苏民歌《孟姜女》歌曲也是完全一致的。该类别的唱腔形式在吴越地域的《孟姜女》歌系曲调中,占有不少的席位。它的表现形式一般是在原曲调(也就是江苏民歌《孟姜女》歌曲)的原始基础之上进行一些比如加花变奏、増加句数等“由简变繁”改造变化工作。比如,部分歌调以江苏民歌《孟姜女》为最基本的形态进行变化,同时其在曲体结构上也江苏民歌《孟姜女》与完全一致,仍表现为“起、承、转、合”形式的四句体结构。这种曲调的句末落音具体表现为落在中音商(re)、低音徵(sol)、低音羽(la)、低音徵(sol)。除了以上这些情况之外,该曲调还表现为以下几点主要的特征:
1.频繁的运用跳动感旋律强的休止符
在该曲调的旋律中,休止符运用较多,为该曲调增强很多的跳动感旋律。整个曲调几乎在每一个小节中都有休止符穿插在其中,使得原本连贯冗长的音乐旋律,増加了旋律性较强的跳动感,使得歌唱过程中带有歌舞的性质。
2.句幅布局不等,顿音式落音
该《孟姜女》歌系曲调在句幅布局方面,表现出四个乐句句幅之间的长度均不相等。首先,第一乐句是由三个小节组合而成的乐句,在最终的落韵处完全没有拖腔,而是以颤音性质的顿音结束该句;第二乐句的句幅表现为三个半小节,在句末同样是落音以顿音进行结束该句;第三乐句首先是弱拍起、弱拍落,同样是三个半小节,最后的结束句则是四个小节的乐句,乐句终止在徵音上。各个句尾落音的顿音感充分体现了上海地区歌曲语音的风格特点,也是吴越地域《孟姜女》歌系的具体代表。
3.较多的语气性衬托字词
该《孟姜女》歌系曲调的衬词也非常具有特点,第一、第二、第四乐句句尾的字前都有四个字重复的语气性托衬字词,如:“(嗯嗯嗯嗯)春、(嗡嗡嗡嗡)灯、(啊啊啊啊)城”,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上海和吴越地域的特色。
4.色彩性十分丰富的旋律曲调
《孟姜女》歌系曲调除了原有的《孟姜女》歌系常用的,级进进行为主、四五度跳进的音列为辅外,还带有十分明确的变宫音si的窄腔型音列,如:低音la——中音re——低音si——低音la——低音sol、低音la——中音do——re——低音si——低音la等。
(二)福建地区的《孟姜女》歌系变体
福建省作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省份,是《孟姜女》流传到沿海地区的重要口岸。中国历经的几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为福建的音乐风格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淀作用。由此该地区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民族调式,和以五声为主的优尔声音阶、七声音阶的民歌数量甚多。《孟姜女》流传至此地以后,曲名更改,变为了《五更鼓》,《孟姜女》曲调与当地的地方特色和音乐特点相结合,音乐旋律进行较为平缓,以级进为主,音域不是特别宽,但在旋律中却出现了大跳音程,在歌曲曲调中“转”句与“合”句两句之间的七度大跳音程尤为明显,歌曲旋律的骨干音也随之变成为了do-mi-sol,歌词与当地特色和方言结合,大多变为一字一音或是一字多音的模式,字少腔多突出展现了南方的音乐特点。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由简入繁、由原板到慢板的过渡过程的体现,其中它们的歌曲唱腔速度逐渐由快节奏变慢节奏,并且节奏逐渐拉宽,同时在旋律中的加花装饰也逐渐的增多,旋律的进行则表现出越来越曲折的态势。《孟姜女》流传到东部沿海地区以后,其基本曲调结构仍旧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框架,结构简单,乐句相连,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则是以级进为主的平缓的旋律当中有大跳音程的出现,而骨干音变成为sol-la-do-mi。尽管仍然保留了《孟姜女》原来的典型特征,但是却有了不同的音乐风格。
上一篇:山东三大秧歌特点及其风格异同之比较
下一篇:民营剧团现状调查+文献综述

从地域文化格局中看陕西筝派与河南筝派异同

试论廖昌永歌唱艺术

浅析许巍对中国摇滚乐的影响

合唱对提高音乐综合素养的作用

浅谈《不能尽孝愧对娘》的演唱分析

中学音乐教育问题及对策

红歌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