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学书经历
何绍基的学术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学书启蒙期,学书探索期和学书成熟期。
学书启蒙期(二十岁以前)在这时对他来说并不算作是他真正的学习阶段,此阶段首先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这段时期他临摹颜真卿的《忠义堂》。他用笔勾摹,非常喜欢临摹《争座位帖》,他所临摹的颜帖与颜真卿的墨迹近似,等到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就以颜体书写,可见当时他的颜体功底已经非常深厚了。《清史稿·文苑传》称其“初学颜真卿。” 何绍基也尝自言:“余少年亦可摹勒,彼时习平原书,所勾勒者即尽于平原近。”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此阶段何绍基主要是学习颜体。
学书探索期(二十岁至五十九岁),何绍基对北碑十分爱慕,主要受其师阮元书分南北派见识的陶染,学遍了北碑。他在学书探索期时于济南得到了《张黑女墓志》从此之后便于碑学结下了良缘。何绍基谈论此碑说:“余既性嗜北碑,故摹仿甚勤,而购藏亦富,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厚道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马霍说他:“中年极意北碑,尤得力于黑女志,遂臻沉着之境。” 可见他在这时期书法已逐渐显示出独特风格。
学书成熟期(六十岁以后),在这一时期何绍基希望自己的书法能够流传下来,经过启蒙及探索期的实践之后全部身心专注于隶篆,书法线条凝重结体朗,字形各尽其态,墨色变化丰富。徐珂称其:“形体尤姿肆中见遗气径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又如衔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入法,无以领其妙也。” 在此时何绍基的行书达到了生平中最高的程度,到了暮年碑帖结合成为他艺术实践的极峰,杨守敬叹其字:“行书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摸,篆书纯以神行,不已分布为之。”
2。何绍基行书风格的成因
2。1形成何绍基行书风格的客观成因
2。1。1。家学渊源论文网
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书渊源,其父何凌汉(1772—1840)在嘉庆六年拔贡生,授史部七品京官,授翰林院编,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文人,正是父亲高权重一代大官,才给予了何绍基优越的家庭教育与文化,为他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何绍基在其诗文集中常提及其文“廷对时名在第四。睿庙谓笔墨飞舞拔置第三。”可以看出何绍基对其父是非常骄傲与推崇的。所以,何绍基紧跟父亲学习也是从颜体入手的,这使得何绍基的楷书和行书都是以颜体为基调的。何绍基二十岁之前受其父影响颇大,其父家教甚严。正是父亲的严格要求,才使得何绍基才气并茂,曾国藩谈论:“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 可见没有其父的监督与影响,何绍基很难达到如此优秀,所以说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家族影响。
何凌汉经常以“每以横平竖直四字训儿等,余肆书泛滥六朝,仰承庭浩,惟以四字为律” 对何绍基进行教诲,横平竖直四字对何绍基而言影响可以说是终生的,何绍基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书学思想的“律令”。从“又闻鲁公书,横平而竖直”以及“竖直横平生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何绍基将它作为自己的书学标准,这也表明他的书法水平的提升很大得益于他的书学思想。何氏一门皆善书,并且书风明显受到了家学的影响,其父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儒家思想和处世思想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其父对他们的陶染,无处不在,这对何绍基影响至深,也直接影响了何绍基的书法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使得何绍基五体皆妙,尤其是何绍基的行书,独创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