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平鲁区古城墙遗址为依托,对遗产保护性景观进行一次设计尝试,试图以现代景观修复的方式重拾逐渐遗失的城墙文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楼林立,车流纵横。拔地而起的高楼、逐渐消失的地平线55880
目录
1前言3
2设计项目背景及区位现状3
2.1场地区位3
2.2场地现状4
3项目设计目的及意义5
4方案总体规划5
4.1遗址公园设计5
4.2总体设计与分区设计6
5平鲁古城墙文化景观保护措施及其表达8
5.1平鲁古城墙的景观保护8
5.2古城墙文化的景观表达.11
6方案创新与不足.14
6.1方案的创新.14
6.2方案的不足.14
结论.15
作品完成稿16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1 前言 本方案以山西朔州平鲁区古城墙遗址为依托,对遗产保护性景观进行一次设计尝试,试图以现代景观修复的方式重拾逐渐遗失的城墙文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楼林立,车流纵横。拔地而起的高楼、逐渐消失的地平线,为了黄金地带昂贵的地价拆除历史遗迹的现象屡见不鲜,“现代化”这一目标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历史古城的独特意象慢慢消失了。早有市设计师们更有远见地意识到这一发展中的问题,着手中国历史遗迹的保护。查询城墙保护的相关历史,梁思成先生就曾主张过在历史古城遗址上建立环城立体公园以保护城墙遗址,并区别于西方城市景观。 古城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城市意象,其基本功能就是限定城市区域,用于防御外敌入侵。显然这已经不符合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的要求,随着岁月侵蚀以及人为的破坏,对城墙的功能转型迫在眉睫。我们以南京明城墙、西安古城墙等遗址公园的设计为成功范例,通过景观设计的方式对已经遗失的古城墙进行景观修复,使得已经残旧的历史城墙取得现代景观意义上的完整。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 设计项目背景及区位现状
2.1 场地区位 1、平鲁古城墙 据历史记载,平鲁古城又名凤凰城,当地人习惯称它为“老平鲁”。今日的古城遗址位于平鲁县城北部。古城遗址在当时北部靠近大漠,据守在西口古道;古城南部紧接雁门塞口,捍卫北方的疆土;时值西汉时期,此地已成为为中陵县地,属雁门郡,并长期为汉室与匈奴等北方民族拉锯争战的宝地。 平鲁古城的建设遵循中国古代风水的选址建造原则,城址依山而建,地势北高南低。城墙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和瓮城,是古代常见的城墙结构形式。古城墙曾在后期进行过,扩建,扩建后的古城在平面上呈现凸形,四周曾建有角楼,设有南北两门,建有瓮城。
2、城墙遗址文化的内涵 平鲁古城墙伴随着古城的发展,也是古城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古城居民的生活与城墙息息相关,在古城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很多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即古城墙遗址,精神文化则是人们“记忆中的平鲁古城”。 平鲁的历史文化资源像散落满地的珍珠,境内不仅有长城古寨、六郎寨,还有红娘墓、汉墓群、千年神树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跡。尤其是乌龙洞,该洞修于明万历二年,周围十多处庙宇仍存于世。 这样的丰富的古城文化只有依附于某一物质载体才能保证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中进行完好的传承,城墙遗址就是完美的城市印象,因此需要进项现代化的景观改造,转变城墙的功能。
2.2 场地现状 城墙长度约为 2550m,现存敌楼及墩台共有一百五十五座,这其中仅有十座尚残存的条石或包砌筑部分,其余的城墙部分都被拆毁,或者未经保护仅存残址。 (见图1) 平鲁古城墙与其他城墙遗址最大的特点在于现存城墙结构多为夯土,且多段破损严重,城墙西南段缺失严重,城门仅北部瓮城尚存在。古代的城墙是由墙体、瓮城、烽火台等结构围合构成。墙体通体原为夯土建筑,此后曾在旧址的基础上进行过包砖处理,重新筑造并扩修。20世纪中期,由于城市人口的扩张,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墙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拆除包砖建造房屋、在城墙上掏窑洞居住、倚靠城墙进行搭建等现象频发,使城墙面临坍塌的危险(见图2、图3)。此外,土地贫瘠、污染严重、绿化覆盖率差等问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凸显。 在《平鲁区井坪镇旧城改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我们了解到,井坪镇被当地政府划分为旧城区以及东西两片新区,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旧城区被划分为延续古城肌理、展现古城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城老居民的宜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