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泌尿外科疾病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护理探讨
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2月-2014年0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78例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法看护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法看护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组的感染率。
结果:对照组出现感染的论文网有9例,感染率为23。1百分号,观察组出现感染的有1例,感染率为2。6百分号。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中实施综合合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感染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8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87-02
尿路感染是泌尿外科留置尿管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腰痛。发烧。尿痛。尿急。血尿。尿频,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减少尿路感染率,必须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本次研究重点探究泌尿外科疾病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2月-2014年0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78例患者,先将具体报告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2月-2014年0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122例患者,6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36例,女性患者有25例,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为(42。6±2。2)岁。其中有10例患者属于尿道狭窄,有20例属于前列增生,有31例属于泌尿系统结石。61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24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11岁,平均年龄为(42。3±2。6)岁。其中有8例患者属于尿道狭窄,有21例属于前列增生,有32例属于泌尿系统结石。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等资料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法看护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法看护观察组患者:①清洗和消毒。患者在导尿之前,护理人员要使用肥皂。清水清洗患者的阴道口。外阴[1]。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来操作。完成清洗工作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阴道口和尿道口进行消毒,最好要消毒三次。②抗生素的使用。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感叹征象和体温变化,查看患者的插管部位有没有渗出物,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处理。结合试验室药敏检查结果,护理人员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及时帮助患者更换药物,降低感染概率。③心理护理。患者往往会出现很多不良情绪,甚至有些患者因为情绪激动而没有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在不断的沟通过程中,建立友好的关系,这样做不仅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使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④膀胱护理。患者的膀胱每天都需要冲洗,同时患者每个星期都需要更换尿管。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多喝水,达到稀释尿液的作用,避免导尿管堵塞[2]。⑤引流的护理。在进行引流时,护理人员要观察引流管的引流情况,确保引流管和尿袋不高于膀胱。如果患者的尿道口出现感染,则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进行局部治疗[3]。
1。3尿路感染标准。当尿路培养菌落大于105/mL,则可以判定为尿路感染。当超过2次分离出同一种细菌,则可以判定为尿路感染。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如果尿液硝酸盐(+),白细胞(+)以上查见脓球,则可以判定为尿路感染[4]。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0。05则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出现感染的有9例,感染率为23。1百分号,观察组出现感染的有1例,感染率为2。6百分号。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1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感染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感染情况对比
3讨论
泌尿外科疾病出现尿路感染原因有很多,例如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膀胱的冲洗不到位,消毒不到位,留置尿管时间不恰当等,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出现感染的有9例,感染率为23。1百分号,观察组出现感染的有1例,感染率为2。6百分号。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中实施综合合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感染率。
78例泌尿外科疾病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