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4(a)-0146-02
在心脏介入术不断成熟背景下,许多心脏病患者更倾向于采取心脏介入术治疗。然而,目前心脏介入术还有待进一步论文网完善,在预后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介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会明显下降。为对介入术后心脏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分析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该院收治的84例行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6~78岁;根据年龄进行分组,6-18岁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19~35岁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36~55岁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56~78岁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排除有严重肝肾疾病。严重并发症。不愿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
1。2调查方法
利用生存质量调查表SF-36量表(中文版)在介入手术前。后展开生存质量评价。SF-36量表涵盖9个维度36项问题,对各项得分求和即为患者生存质量最终得分,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说明其生存质量越高。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回收84份,回收率为100百分号。
1。3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不同年龄患者在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程度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介入手术已经成为许多疾病临床治疗重要手段,如在肝癌[1]。冠心病等[2]疾病治疗中介入手术均可发挥显著治疗效果。目前介入手术在临床实践中还在进一步完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下降是临床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该次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患者在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均显著下降,且患者年龄越高,生存质量越低。由此可知,年龄是影响患者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已有文献报道[2]显示,有效护理干预可促使心脏介入术后患者预后得到有效改善,使其生存质量提高。该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患者护理需求展开分析,总结出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基础护理。在展开介入手术前应为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根据造影结果为患者植入支架,术后加强常规检测,当APTT正常后将动脉导管拔除,用手指进行15~20min按压,待确定无出血时利用沙袋进行6~8h轻压,之后利用绷带进行24h帮扎。术后24h内应为患者展开补液。营养心肌。卧床。抗血小板与抗凝等基础治疗,当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②心理护理。已有研究表明,负性情绪如心理忧伤等心理因素是引发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3],同时对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在心脏介入术后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首先,护士应在展开介入手术前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加强健康教育,主动和患者展开经常性交流,对其心理动态予以准确把握,尽量满足患者需求,给予有效心理支持;术后应指导患者放松情绪,为患者讲解不良情绪的危害,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引导患者疏泄不良情绪;通过列举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③并发症护理。在年龄增长下患者生理功能会逐渐发生老化,体内各器官及组织均会退化,容易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可引发术后再梗阻。大出血等诸多并发症。已有文献报道[3]表明,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年轻患者更高。因此在术后护理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并发症加以预防。首先,应在术后3d内对患者体温展开严密观察,当出现体温升高症状时可能揭示着患者有伤口感染,此时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避免造成伤口感染。在实施起搏器置入手术后,当患者进至冠脉介入治疗时,应对伤口渗血状况予以观察,同时观察患者血压。心率与心律,避免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④饮食护理。患者在介入手术后通常会出现呕吐。恶心。纳差等问题,因此饮食护理十分必要。护士应指导患者在术后2h后进食少许清淡饮食,在手术后2d进食低脂饮食。高维生素。高蛋白与高碳水化合物等食物,禁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综上,年龄是影响不同年龄段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介入术后应给予不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促使其生存质量大幅提高。
不同年龄段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