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它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其特点是发病急,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抢救则很有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了会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抗凝治疗能够有效抵抗病灶处血小板聚集,避论文网免血栓造成心肌梗死,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发挥重大作用[1-2]。本文通过观察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评估低分子肝素的治疗价值,并阐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促进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5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59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25±6。23)岁,病程在5年至16年之间;对照组25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在60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86±7。02)岁,病程在6年至16年之间。25例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症状基本一致,主要的心绞痛类型有:劳累型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和混合型心绞痛。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治疗与护理
对50例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等)治疗。对观察组的25例患者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血剂0。6毫升,一日两次,每次间隔12小时,注射时间持续一周。
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在不影响心绞痛病情的前提下做适当运动,尽量避免卧床休息。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停止任何活动,选取舒适体位卧床休息,医生负责通过心电图观测病情,对患者采取止疼措施[3]。患者应保持平静状态。②缓解痛疼护理: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指导患者停止身体活动,卧床休息。病房环境要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空气流通和安静程度,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口服硝酸甘油。静脉注射和鼻管吸氧等方式辅助止痛。重度心绞痛患者要根据病情和痛疼情况给予肌内镇痛剂注射。医护人员对患者痛疼部位。痛疼性质。痛疼时间和痛疼程度等进行细致观察和记录,严格检测患者各项身体重要指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等。③低分子肝素注射护理:一般选择肚脐周围皮下脂肪注射。在注射时要注意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交替进行。注射时护士要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患者脐周捏起褶皱,注射镇头垂直插入,进针深度为1厘米左右,药物注射完毕后,沿着进针角度拔针,然后对注射处采取棉球按压3分钟的措施,护士要叮嘱患者切忌大力按揉注射处,以免腹壁血管出血。④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给予适时的心电监测,描记患者发作时的心电图,并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密切留意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注射低分子肝素后要反复观测患者胸部痛疼变化情况,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⑤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治理护理时保持对患者的温和态度,注意用心理疏导的方式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期的焦虑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4]。协同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安慰和理解。向患者讲述心绞痛疾病的相关知识常识,向患者介绍科室内治疗心绞痛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3治疗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治疗有效率。心电图改善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采用数值和百分比表示,利用χ2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和心电图情况详见表1,不良反应发生率详见表2。
3讨论
通过分析本次临床治疗护理对照结果,可以知道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控制了心绞痛的发作,有利于患者康复,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疗效发挥,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5],保证患者治疗期的生命质量。
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治疗过程和治疗护理实践中要积极探索护理干预的更佳方式,保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