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预防的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措施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0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论文网结果护理前,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9>0。05)。护理后,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于临床推广。
肝癌即是肝脏的恶性肿瘤,病情潜伏期较长,一经发现后多数患者已经处于中晚期。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其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目的,其最常用的方法即是介入治疗。但由于药物使用量较大,容易产生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2]。此次研究旨在分析临床护理措施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现将有关研究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9例,女41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3±2。3)岁;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多表现为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患者的病情。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穿刺部位血肿护理。术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1d,以重量为1~1。5Kg的沙袋按压穿刺部位6~8h,穿刺部位一侧患肢平直安置1d;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如有异常,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②发热护理。向患者介绍发热的原因,稳定患者情况,获得患者的配合治疗;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4500~6000ml;如患者体温在38摄氏度,则无需用药治疗;如患者体温持续>39摄氏度,则应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③胃肠道反应护理。为进一步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可在治疗前30min给予患者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79,5ml:5mg),进行静脉注射;术后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嘱患者餐后漱口。④腹痛。腹胀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环形手掌按摩患者的腹部,如无法忍受可适当给予镇痛药,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百分号表示,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9>0。05)。护理后,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介入疗法开始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且临床实践证明,介入疗法对中晚期肝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3]。化疗药物经肝动脉灌注,患者肝脏组织的药物浓度明显提高,可达到患者全身药物浓度的近400倍,且病灶部位药物浓度又可到肝脏组织药物浓度的近10倍,对肝脏癌细胞的清除作用明显[4]。另外,介入治疗还可以缩小肿瘤的面积,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可实现重复治疗。
但接受介入治疗后,患者会发生一定的并发症,其中以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最为常见,不仅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5]。此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并发症类型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保证护理措施的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9>0。05)。护理后,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适合于临床推广。
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预防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