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住院平均费用为(6835±340)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2。7)d。(8340±45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4。16。734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2。3±4。7)分,显著高于对论文网照组的(84。8±5。8)分(t=6。3540,P<0。05)。结论针对行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实施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规范实施护理路径下的护理策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不良反应不良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66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发展患者可表现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糜烂或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胃息肉的治疗主要还是采取内镜息肉摘除术,而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是保证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本次研究就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胃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均实验室。内镜和X线钡餐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4±4。3)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3。2±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行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按照胃息肉常规诊疗标准,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宣传教育等,以患者为中心,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制定护理方案[2],具体包括: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安排医院医生。护士及检验师和药剂师组成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状态来实施。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个人生活自理及社会技能训练等护理内容为纵轴,制定护理日常表,按路径表有效开展护理工作。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每日评估与教育。按照患者住院时间为标准积极制定入院至出院的路径护理。入院后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休息。探病制度,并进行入院评估[3]。术前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知识宣教,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制定出院护理措施。嘱患者家属严密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根据情况和紧急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并在变异项目分析记录栏中做好记录。嘱患者遵循医嘱,按照要求用药,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护理人员要做好治疗跟踪,定期随访,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4]。护理人员还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配合术后治疗的好处,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院后日常护理配合方法。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对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评分,评分项目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措施实施情况等,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8±2。3)d,住院平均费用为(6835±340)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2。7)d。(8340±456)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4。16。734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2。3±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5。8)分
(t=6。3540,P<0。05)。
3讨论
胃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发病时间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存在多种严重的临床症状,通过X线胃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可发现并确诊。目前,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针对胃息肉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手术疗效,更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行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实施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规范实施护理路径下的护理策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不良反应不良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