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技术急诊治疗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配合研究

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electrical论文网activity,PEA)[1-2]。减少心脏性猝死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为此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需马上进入心肺复苏等抢救。损伤控制技术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损伤,对于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来说即及时的进行心肺脑复苏,且救治过程中积极进行护理配合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我院接受损伤控制技术救治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行全面护理配合,效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在46至80岁之间,平均(56。3±2。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至12个小时之间,平均(3。2±1。1)小时。其中冠心病8例,急性心肌梗死45例,扩张型心肌病伴药物中毒5例。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损伤控制技术救治,即及时的进行心脑肺复苏,以恢复患者心脏等多器官供血供氧,让患者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对照组患者损伤控制技术救治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配合,主要包括:(1)心肺脑复苏。快速的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速率为1分钟100次以上,成人患者按压幅度超过5厘米,儿童超过胸部前后径的1/3,且在患者后胸壁弹回后再次按压,同时按压过程中及时的构建且稳定气道。另外尽可能在5分钟给予患者除颤治疗[3]。(2)快速构建静脉通路。快速。准确的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道,便于输液。给药及营养支持,尽量的建立在心脏大血管通路附近,利用颈外静脉等给药,有利于成功复苏。(3)病情观察。护理人员要全面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客观。准确的向心肺复苏操作人员报告,以提高复苏成功率。同时保持患者收缩压在90mmHg至100mmHg之间,对于伴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来说,及时的给予强心药物治疗。(4)呼吸道护理。复苏成功后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预防出现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急性期保持面罩吸氧量为每分钟6至8升,且根据血氧饱和度水平适当调整吸氧浓度,另外预防应氧浓度过多引发氧中毒[4]。(5)心肺复苏指南指导。定期指导全科护士学习心肺复苏指南,并通过考核。抽检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操作。程序。配合等知识或技巧,同时加强医生。护士间的配合训练,便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井然有序的开展,把握最佳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6)康复期健康教育。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易出现恐惧。害怕等情绪,为此护理人员需及时的进行心理评估,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内心,用简单。精确的语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危害性。急救技巧。预后措施等知识,强调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为此需制定行之有效的家庭支持性康复训练计划。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55。17百分号,对照组抢救成功率34。48百分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89。66百分号,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68。97百分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配合满意度比较[n(百分号)]

2。3两组患者VAS评分。疼痛程度及住院天数比较

通过特殊的疼痛护理,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VAS评分。疼痛程度及住院天数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星号P<0。05

3讨论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80百分号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百分号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存在,亦可预示心肌梗死存活者发生猝死的危险。损伤控制技术包括低压复苏。创伤炎症控制。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等多方面内容,其关键在于先对危及患者性命的原发性损伤进行控制,保持患者内部环境稳定,让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5]。心源性心脏骤停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心脏停止跳动等特点,为此临床救治需争分夺秒,把握最佳抢救时机。由于心源性心脏骤停典型特征为心跳骤停,为此抢救的重要步骤在于心肺复苏。可见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损伤控制技术即心肺复苏。

另外心肺复苏需尽快的开展,采取胸部按压。人工呼吸等联合方式,且在这个过程中快速的建立静脉通道,便于输液给药。由于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多伴有心室颤动现象,为此需及时的进行除颤操作,相关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后1分钟内开展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到90百分号,5分钟后下降到50百分号,7分钟下降到30百分号,12分钟以上存活率则仅有2百分号至6百分号。为此需加强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指南学习。除颤仪等相关设备操作培训,切实提高医护人员救治水平。除了把握最佳抢救时机外,医护人员还要有坚持的意识,不轻易放弃抢救。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55。17百分号,护理总满意率89。66百分号;对照组抢救成功率34。48百分号,护理总满意率68。97百分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特殊的疼痛护理,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损伤控制技术救治期间给予全面护理配合,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及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心源性心脏骤停救治中进一步应用。

损伤控制技术急诊治疗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配合研究

上一篇: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對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應用效果【2042字】
下一篇:探究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2359字】

追踪法茬责任制整体护理...

追踪方法學茬静脉治疗护...

追踪方法學茬缺血性脑血...

追踪方法學茬护理质量评...

追踪方法學茬呼吸内科危...

追踪反馈护理對导尿管相...

转变观念实施手术室優质护理服务【1988字】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