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患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治疗,而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理想的血管通路应该具备为患者提供足够血流量。寿命长,带来的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技术等原因,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出现这样的理想血管通路[1]。糖尿病肾病患者论文网由于自身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广泛血管病变,自身血管条件差,从而增加造瘘手术的难度使得内瘘先天不良[2]。所以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使得内瘘尽早成熟显得极其重要,笔者从此点出发,探究分析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方法及护理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期间25例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41~72岁,平均年龄(58±2。3岁),所以患者均为第一次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手术。行标准内瘘术20例,患者每周进行透析2~3次,每次时间为4小时,血流量为200~250ml/min,所有患者都为碳酸氢盐透析。
1。2术后护理方法
1。2。1抬高造瘘侧患肢
在术后应用叮嘱患者对造瘘侧的患肢抬高>30°,目的是利于静脉血的回流,从而减轻肢体末梢的水肿;避免了吻合口部与静脉近心脏端的受压;禁止在术后24小时内给予患者在手术侧的上肢上扎上止血带。测量血压及负重等等;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在术后24小时中内瘘侧手指末梢的循环状况,并且观察患者的手指是否出现发凉。显白及疼痛。活动受限等供血障碍的现象,警惕窃血综合征的发生[3]。
1。2。2密切观察伤口和内瘘口
为了防止术后渗血应该叮嘱患者在术后避免术肢的着力。并且密切注意患者伤口是否有渗液。渗血。红肿疼痛等现象的发生,要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和干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方法进行更换敷料,要求患者日常保持皮肤的干爽卫生。如果患者感觉疼痛就对症给药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内瘘的出血情况,用听诊器对血管进行听诊,观察是否有血管杂音出现,要求患者必须要养成每天观察内瘘是否处于通畅状态。如果检查发现血管震颤或者有杂音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使得病症得到及时的处理,确保内瘘的通畅,从而防止闭塞。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1。2。3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应该指导病患严格按照糖尿病的饮食原则,给予富含蛋白质。纤维维生素食品,避免含糖量高食物的摄取,以此有利于内瘘口及伤口的早日愈合,加速内瘘成熟。
1。2。4康复锻炼
患者在造瘘3天后,即可在瘘口上做湿热敷,每天三次,每次30分钟,水温控制在42℃左右。术后的一周,如果伤口未发现有异常,就可以用术侧的手臂进行反复的挤压握力球。静脉怒放即有效,力度由小逐渐变大,并且随之加大挤压频率[4]。如果发现血管的充盈仍然不够明显,可以使用止血带在术侧上臂加压至静脉血管达到中度扩张的状态,每次持续15s左右,每天进行4~5次,次方法可以促进内瘘早日成熟,并且增加血管弹性。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条件比较差,所以将此项运动进行6~8周,甚至更长。
2。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后我院收治的2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动静脉手术8~10周后全部内瘘均可以开始正常使用;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闭塞。血栓及狭窄等并发症,愈合效果良好。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第二位因素[5]。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管弹性条件差等原因,长期的病变会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静脉细等,给血管通路的修复带来困难。动静脉内瘘术是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肾病建立血管通路常见手术,在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在术后给予适当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显得极其重要。
本论文在对2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后进行护理,通过对患者的伤口。内瘘口等有效护理及对患者的饮食。康复运动指导后,25例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现有伤口感染。闭塞。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说明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陈娟[6]在谈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中报道,把握好内瘘使用时间并且在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病患术后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再次说明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糖尿病肾病血管通路的顺利建立难度很大,所以对难以建立起来的内瘘在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相关护理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内瘘口。伤口等变化情况,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从而避免患者内瘘的感染及血栓。狭窄等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