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后及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观察。预防,做好护理工作,常可导致患者下肢肿胀,形成血栓,并可因血栓脱落而造成肺栓塞。因此,预防和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应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认识及增强实论文网践能力。本研究收集了我科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资料,观察了其治疗效果,并探讨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15年5月~9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2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28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6。1岁;病程2d~3个月。病变累及左下肢者48例(66。7百分号),右下肢者24例(33。3百分号)。主要临床表现为手术后卧床休息或骨牵引等固定后,出现患肢疼痛及进行性肿胀,站立时肢体胀痛加重,活动受限,皮温升高。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1。2方法符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者(如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漂浮血栓。急性DVT。拟行导管溶栓者。具有PE高危因素的患者行腹部。盆腔或下肢手术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应使INR维持在2。0~3。0间,需定期监测,根据各项指标调整药物剂量,给予丹参川芎嗪。七叶皂甙类等药物静脉滴注,促进血液循环。
2结果
本研究72例患者中,44例患肢肿胀基本消退,26例存在轻度肿胀,2例肿胀没有改变。痊愈24例,显效20例,好转26例,无明显效果2例。
3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有三个因素: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手术时患者制动,而术后又是处于长期卧床的状态,缺乏有效的活动量,这就导致了静脉血液流动缓慢,会在组织内出现缺氧的前提下阻碍细胞的有效代谢活动,出现局部的凝血酶积聚现象而导致整体性的血流缓慢;下肢静脉血出现回流缓慢现象时,血液将会在静脉内淤滞,而在大量白细胞积聚的现状下,在基本的活动范围内极可能造成内膜的损坏现象,使凝血过程被激活,进而造成血栓。有学者人为,出现静脉管壁内的平滑肌损伤,也会对血管内膜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成为造成血栓的另一原因。而创伤之后静脉内部的血容量急剧减少,使血液呈现高凝浓缩状态[1]。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正确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的预后得到较好地改善。
3。1预防措施
3。1。1预防出现静脉血流滞缓现象就人体的基本运行机能而言,通过胸腔内的负压来实现下肢静脉的有效回流,以防止出现瓣膜的倒流和小腿肌群的收缩现象。在对伤患肢体进行固定之后,使得活动量减少,机泵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彰显,血流出现缓慢的状况。所以,在为患者进行翻身动作或者基本的排痰动作之外,还应该鼓励患者开展早期的床上动作,比如股四头肌的收缩和踝关节的前屈等简单的活动,必要时穿加压弹力袜,给予间歇气压泵治疗,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DVT发生和复发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中2例患者行骨牵引固定术后,因患肢疼痛,不愿活动,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耐心细致的解释都能较好地配合,更换体位,加强自主活动,实现静脉的有效回流,进而达到对可能会有的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3。1。2预防出现血管内膜的损伤问题患者身体会因为受到压迫性肿胀以及创伤刺激等问题,对静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这就需要进行手术操作时注意保护盆腔静脉或者四肢周围组织,保障整体操作的轻巧性,避免出现静脉壁的损伤现象,另外,在术后要保证小腿放置环境的一致平整性,避免出现影响小腿静脉出现回流问题[2]。所以,根本性的解决问题是实现手术中的谨慎轻巧操作,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亦可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来使静脉回流现象有所改善。此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通过小夹板对患肢进行固定之后,出现了凹凸性水肿的现象,在及时发现之后将固定的松紧度进行了有效的体征,1h之后症状有所缓和,也有了基本的知觉反应,这体现了观察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为诊断治疗提供了黄金医疗时点。
3。1。3防止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创伤性出血会破坏掉身体机能的保护部分,使外源性凝血系统实现激活,进而造成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进而使内源性凝血系统开始运作,因此,极容易造成深静脉血栓情况,这就需要在临床中极为关注患者是否有出现高凝状态,对可疑患者给阿司匹林口服,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疏通微循环;血栓形成者,使用尿激酶(25~50万U/d)溶解血栓,必要时需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以防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本组研究中1例患者在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的3d之后,出现了患肢的进行性肿胀现象,且腹股沟内测还有压痛的症状,血小板得到急查技术为45。8G/L,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设备进行有效检查,证明下肢已经形成静脉血栓,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1w后进行复查时,血小板计数为9。6G/L,有效防止了静脉血栓形成之后可能导致的肺栓塞,避免了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3。2护理措施
3。2。1有效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患肢皮肤的颜色。脉搏。温度等展开严密的观察,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以有效观察患者状况,保障预防工作的完善性。另外,每天还需要对患肢在不同平面状态下的周径进行记录,并与前期的健侧周径开展有效的比较,本研究中1例患者术后第4d,左下肢出现膝关节以下的疼痛现象,我们立即观察患肢的皮肤温度及动脉搏动情况,及时给予解除?N窝受压,用软枕抬高患肢,使患者疼痛得到缓解。3。2。2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用软枕抬高患肢30°,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肿胀的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消耗量,禁忌热敷。可以给予患者硫酸镁冷敷,以缓解肿胀症状。
3。2。3药物治疗中的护理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与患者交谈,观察溶栓效果,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如在使用尿激酶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并且对粘膜和皮肤以及牙龈等部位观察是否出现出血点,而且还需要格外注意是否出现呕吐。头痛。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所导致的反应迹象。另外,还需要按时遵照医嘱将取血样本送交检查,以有效确定血凝酶原时间等涉及患情的详细数据,并结合患者生命体征和基本症状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以及时有效的向医生汇报,指导性的协助治疗过程。
3。2。4开展功能性的肢体训练在肢体出现缺血状况时,会出现神经组织的损伤,进而造成一定程度得到肢体性功能障碍,所以在患者基本的肢体活动之外,还需要在卧床时开展一定的措施来避免出现肌肉萎缩或者足下垂,放了滤器的患者鼓励患者活动,未放滤器的患者我们限制他活动,不能揉捏患肢,能够自主下地时,需要助行器为锻炼活动提供辅助作用,1~2次/d,并逐渐使行走距离进行增加,逐渐过渡到丢开助行器行走,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发现,加强功能锻炼能提高患肢的活动度,促进机体康复,减轻依赖心理。
3。2。5合理控制术后休养阶段出院之后的休养环节最为重要的就是日常的饮食,尽量摄入高纤维。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其易消化的食物,确保大便的顺畅,有效控制腹内压,有效避免对下肢静脉回流造成影响。另外,尤为重要的是,患者要绝对杜绝吸烟的习惯,并按时服药,对于出凝血的时间更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并遵循医嘱对用药的剂量进行调整,有不良药物反应时需要及时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本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较好,而其预防和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正确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的预后得到较好地改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关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