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性关节炎38例关节镜术后局部冷敷效果与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局部冷敷的效果与护理对策。方法将该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膝骨关节炎病人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8例病人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病人在开展上述常规护论文网理前提下,术后对关节处采用冰袋局部冷敷,对比两组在治疗前。治疗7d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及病人对病情的满意度评分,比较两组关节镜手术6周后的最终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7d后患膝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及病人对病情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6周后的总有效率为76。32百分号,观察组治疗6周后的总有效率为89。47百分号,两组术后远期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镜术后实施冰袋局部冷敷能够有效消除膝关节疼痛感,加快病人关节功能的恢复进程。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2(c)-0157-02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一类以关节软骨发生变性。破坏以及骨质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关节病。由于此类病人的关节疼痛。肿胀,限制正常活动,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能力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该研究对该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膝骨关节炎病人的关节镜术后关节疼痛情况。关节功能改变及6周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局部冷敷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骨科共收治膝骨关节炎病人76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分别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中规定的膝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全部病人均无严重骨性改变性病变,为膝关节镜检查清理术的适应证。76例病人包括34例单膝病人,42例双膝(单膝实施手术)。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为38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局部冷敷,男21例,女17例;病人年龄在34~69岁之间,平均为47岁。对照组包括男23例,女15例;病人年龄在33~71岁之间,平均为46岁。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采用美国styker型关节镜系统实施手术,30°直径为4。0mm,选用摄像广角关节镜三晶片摄像系统。全部病人均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镜下进行常规入路。常规镜检顺序为:髌上囊→内侧间隙→髁间切迹→髌股关节→外侧间隙。检查关节内的病变状况。按照病变状况对病人的髌股关节及髁间窝增生肥厚滑膜进行刨削,将关节内剥脱分离以及不稳定的软骨碎片予以清除;对软骨缺损部位不平边缘以及限制关节正常活动的骨赘进行磨削;在关节软骨缺损部位进行钻孔减压,并将游离体取下。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38例病人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术后伤口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给予抗生素治疗3~5d,术后1d即开展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及CPM机辅助疗法等,第2~3天继续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可不负重大小便,3d后根据情况开展床上关节屈伸运动。术后7d观察病人状况可下床站立或行走。观察组38例病人在开展上述常规护理前提下,术后对关节处采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过程中放置一层布袋避免发生冻伤,在冰融化后及时更换冰袋,避免冰袋外冷凝水污染伤口,冷敷时间可持续1d。冰袋应放置在冰箱-20℃的冷冻室中冰冻。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7d时患膝疼痛状况。关节功能及病人对病情的满意度,根据Tegner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两组6周后的临床疗效[2]。
1。4评定标准
患膝关节疼痛评定标准分为四级[3]:不管静止或动作时疼痛感均较严重(6分)者为重度;步行或负重时感到疼痛,经及时休息后即好转(4分)者为中度;长时间行走时感到疼痛(2分)者为轻度;日常各种动作未见疼痛感(0分)者为无。关节功能积分评定标准分为4级[4]:活动受限,上下楼需护理人员辅助(6分)者为重度;活动不便,上下楼时需自身拉扶手(4分)者为中度;可以正常活动,但长时间行走关节出现疼痛,伸屈不自如(2分)者为轻度;活动正常不受限(0分)者为无。病人对病情的满意度评分为五级:差为1分;一般为2分;好为3分;很好为4分;正常为5分。两组6周后临床疗效评定:将治疗前及治疗后总分之差值作为疗效评定依据,差值≥30分者为显效,11~29分之间者为有效,6~10分之间者为尚可,≤5分者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x±s)表示,两组均数对比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
2。1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7d后评定情况
观察组病人治疗7d后患膝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及病人对病情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见表1。
2。2两组膝骨关节炎治疗6周后疗效对比
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尚可5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百分号;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尚可3例,无效1例,术后总有效率为89。47百分号。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一类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整个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深入,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迅速增长之势[5]。临床上,膝骨性关节炎病人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病人迫切希望能够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膝骨性关节炎病人膝部发生局灶性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使得软骨下骨质变密,出现硬化,进而形成边缘性骨软骨骨赘,甚至出现关节畸形[6]。关节软骨发生的退行性变化以及损伤使得软骨抗原被暴露,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引发滑膜增生。半月板损伤并退变以及骨赘形成等继发性病理变化[7]。关节镜术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速度快。疗效理想的特点,正逐渐被骨科医生及病人所认可。将关节镜的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建立起了新的治疗途径[8]。近年来,该院探索应用关节镜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实施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在该研究中,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32百分号,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9。47百分号,两组术后远期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关节镜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尽管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远期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局部冷敷对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在治疗后7d时,实施局部冷敷的观察组病人的各项指标更具优势。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38例病人治疗7d后患膝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及病人对病情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这是因为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冰袋对膝关节组织进行局部冷敷所出现的现象,通过冷刺激能够使血管的交感神经作用增强,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避免组织液发生外渗。因此,在膝骨关节炎病人实施关节镜术后即采用冰袋对患膝进行局部冷敷,能够使患膝血管进一步收缩,降低出血及渗出作用,避免组织发生肿胀,减少疼痛,降低膝部的局部皮温,有效缓解病人的临床疼痛感,明显改善病人的关节功能,而且病人对病情的评价也较高[9]。本研究结果提示,将关节镜术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需注意下述事项:①在术后冷敷过程中,应严密注视患肢末梢血运及其感觉运动状况,注意观察冷敷局部是否存在冻伤。麻木感以及局部皮肤发红或有灰白色斑点,若发生上述状况应及时将冰袋去除。②按时检查冰袋是否融化,确保伤口敷料干燥且无浸湿。③待冰袋融化后应立即进行更换,避免冰袋外冷凝水冻伤伤口或造成伤口污染。
综上所述,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关节镜术后实施冰袋局部冷敷能够有效消除膝关节疼痛感,加快病人关节功能的恢复进程,提倡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膝骨性关节炎38例关节镜术后局部冷敷效果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