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供血环节中护理质量提升策略分析
血站担负着采供血区域范围内临床用血的采血。检验。贮备。供应。输血等各项工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采供血环节中,护理质量不仅重要且非常特殊,①要用规范的护理操作保证血液的质量即“产品质量“,②要加强在采供血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护理工作者与论文网献血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尽量满足献血者的合理需求,让献血者满意,即“工作质量“,这都对现阶段血站护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采供血环节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特殊性
1。1服务性强与普通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面对的是健康人群,且相当部分的献血者是初次献血,或者对献血缺乏必要的知识了解。因此,在采与献的医疗护理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服务能够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采供血意外和不便,同时体现血站及工作人员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且展示血站护理人员的崇高责任与良好形象,对号召献血,普及献血知识,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大有裨益。
1。2危险性高社会加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较之普通医院,血站护理工作接触人群更为复杂多样,带来一定职业暴露与血液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更为规范的护理操作需求同样迫切,是为了确保健康人群。病患和自身的安全。
2采供血环节护理工作的质量关键点
2。1护理沟通过程在采供血环节中,良好的护理沟通是关键,从沟通的7要素出发探讨采供血护理工作的质量关键点有三处。①由于采供血过程中,护理人员缺乏及时。准确的沟通,初次献血及对献血缺乏必要了解的个体容易出现紧张。害怕。恐惧回避。空腹献血的问题,一些存在精神疾病隐患的个体甚至当场临时惊恐发作,造成献血失败,给献血个体带来伤害和损失。②采供血环境也给献血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压抑。封闭。暗淡的环境均不利于采供血工作进行。③护理态度影响采供血是否顺利进行。在采供血前后,都要求护理人员给献血个体充分的尊重和缓解疼痛等负面情绪的心理暗示调节,一方面表达对献血者的关怀,体现人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增加再次无偿献血的愿望,壮大队伍,保证充足血源,保障临床服务。
2。2采集血液过程采集血液过程是工作的初始,也是保障血液质量的关键第一步,如果没有严格执行并实施国家制定采血相关质量体系各项操作规程,血液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另外,采集血液的过程也是与献血者沟通最为密切的过程,直接影响了采供血的服务质量。因此,规范操作对于血站护理工作人员是最为重要的一项铁律。
2。3校核交接过程如果护理工作者缺乏责任心,血液采集后不加强核对造成条形码误贴,外采的血液回站后交接时信息核对不准。交接马虎,则造成当天整个采集工作失败。
2。4不良反应应对过程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献血个体不良反应偶发。轻者头晕眼花。心慌。欲吐等,严重者意识丧失。心率减慢。脉搏细弱等。因此,必要的应对措施需要熟练掌握,如立即停止献血,拔出针头;开窗通风,注意保暖;喂服糖水,补充能量等,帮助病人度过不良反应期,减少工作的负面影响。
3提升采供血环节护理工作质量措施
3。1实现献血环境-心理高匹配①温馨布置献血环境。提供安全。舒适。空气清新。通风良好的环境,缓解献血者紧张的情绪。可以使用影像等转移献血个体注意力,并提供能量补充的食品。②加强献血科普教育。提前告知献血者,献血不会影响健康以及献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扎针触感模拟等方法让献血者心理适应。③热情接待,充分鼓励。肯定无偿献血者的爱心和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举动,在采供血全程充分的尊重[1~4]。
3。2加强业务能力,规范操作。①无菌操作加强。处理好个人卫生,认真检查采血器材,可以当面拆开密封包装,取出一次性采血装置,让献血者放心接受。②技术到位。做到一针见血,轻压轻拔,期间主动热情交谈,让献血不知不觉完成。③注意观察,防范不良反应。如立即停止献血系列操作,恢复献血者原状;生理缓解献血者不良反应,平卧,抬高双腿,松开裤带衣领等;对意识丧失者可捏人中进行唤醒,并喂服温糖水补充能量。
3。3提高责任意识,健全质量监管机制①加强护理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树立责任意识;②在采血后责令专人进行血液与条码配对,校核,并详细双核查记录清单,由两人以上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当天采血交接环节无误。
血站采供血环节中护理质量提升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