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3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论文网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体重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异常升高而引起以患儿皮肤。巩膜及粘膜黄疸等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患儿还可引起核黄疸,从而导致患儿留有后遗症或死亡。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3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给予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生产及住院治疗的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的13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78例,女58例,出生时体重:2208g~4569g,平均体重为3206。5g,就诊时日龄为23~137h;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就诊日龄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第5d,患儿全身发黄症状消失,吃奶。睡觉均正常,血清胆红素水平小于119。7μmmol/L。有效:治疗后第5d,患儿全身发黄症状大部分消退,患儿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19。7~171。0μmmol/L之间。无效:治疗后第5d,患儿全身发黄症状无变化,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5天后,对照组患儿显效率48。48百分号,有效率28。79百分号无效率22。73百分号,总有效率77。27百分号;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78。79百分号,有效率16。67百分号,无效率4。55百分号,总有效率95。23百分号。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百分号)
2。2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分析
干预4天后,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结果(μmmol/L)
2。3两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及体重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体重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两患儿胎便转黄时间及体重比较结果
3护理干预方法
3。1常规护理
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并嘱产妇对患儿进行按需哺乳;同时,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3。2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3。2。1快速断脐
新生儿出生后,如不将脐切断,脐血可通过脐进入新生儿体内,从而使体内红细胞增多,易并发高胆红素症[2]。因而,新生儿娩出后应快速将脐断开,以避免脐血进入体内。
3。2。2早期游泳
选择专业的护士训练患儿游泳,1次/d,游泳10~20min/次。保持水温。室内温度适宜;游泳可促进患儿肠胃蠕动,加速患儿排便,从而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3]。
3。2。3新生儿抚触
由专门护理人员定时对患儿进行抚触,2次/d,10~15min/次[4]。抚触可刺激患儿背部体表神经,从而使脊髓排便中枢兴奋,促进胎便的排出。
3。2。4口服葡萄糖
新生儿娩出后2h给予50ml10百分号葡萄糖高渗液,3次喂完,之后按需母乳喂养[5]。10百分号葡萄糖高渗液可在新生儿肠道菌群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刺激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
4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高发病之一。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前几天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强,易使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使血中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导致核黄疸的发生[6],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健康,甚至留有后遗症或死亡。因而,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研究探讨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提前,患儿体重显著增加。此外,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其他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