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入院单双编号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5)和干预论文网?M(n=45),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低,干预组患者护理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推广运用。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5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2-0090-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身体痛苦,也使得患者致残率升高,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影响患者预后。加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式。笔者所在医院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下降,对具体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入院单双编号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5)和干预组(n=45),传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5~82岁,平均(61。2±8。4)岁;疾病类型:脑出血5例,脑梗死40例;干预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83岁,平均(61。3±8。5)岁;疾病类型:脑出血6例,脑梗死39例。纳入标准:实施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参照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中制定的脑血管疾病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状况;患者家属自愿配合此次研究过程。排除标准:入院前采取影像学检查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阳性患者;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肢体疾病患者;存在原发性精神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患者实施常规患肢抬高,约抬高15℃~30℃,并及时给予患者常规体位和翻身护理,2h/次,给予患者常规患肢锻炼指导。病情监测等。

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感受,并了解患者不良心理出现的原因,及时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告知患者不良心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促进患者保持舒畅心情;及时向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知识,促进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配合;及时为患者寻求家庭及社会支持,提升患者的康复治疗信心。(2)肢体功能锻炼干预: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肢体功能训练方案,对患者实施早期床上被动及主动训练,及时指导并辅助患者进行床上膝。踝。髋等相关关节伸屈运动,保证运动幅度合适,避免运动过度或过快,并指导患者实施拱桥运动。分腿运动等;根据患者实际恢复状况积极鼓励患者实施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1]。(3)静脉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日常护理中积极保护患者静脉,进行静脉用药时,避免对患者受损血管实施反复穿刺,并避免患者偏瘫患肢实施静脉穿刺及用药,避免对患者患肢使用甘露醇及相关刺激性药物,尽可能使用上肢静脉对患者用药,可对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用药,并注意防止药物外渗等。(4)弹力袜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指导患者采取弹力袜辅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治疗,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弹力袜使用的优势及作用,促进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护理人员需及时根据患者实际腿长。腿周径等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弹力袜型号,保证弹力袜松紧度合适;护理人员需在清晨患者苏醒后及时提醒并监督患者穿上弹力袜,在患者睡觉前及时提醒患者将弹力袜脱掉,且护理人员需及时向患者询问身体感受,及时观测并了解患者下肢血运状况,避免红肿。发热等症状出现[2]。(5)气压治疗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患者气压治疗,向患者讲解气压治疗的原理及作用,并及时根据患者实际耐受状况为患者调整气压,20~30min/次,1次/d。(6)出院指导: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出院前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影响因素,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传授肢体按摩的方式,给予患者针对性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多食蔬菜瓜果,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纤维。低盐。低脂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并注意加强饮水,禁烟酒,并保持大便通畅,日常保持适宜的运动训练等[3]。

1。3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状况。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血流充盈缺损或血流绕行则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状况,分数越高患者功能恢复越佳。(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状况。满意度使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包括患者入院。环境。生活。心理。出院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生活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社会。心理。生理。物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4]。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传统组为7例,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2百分号)与传统组(15。6百分号)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39,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功能恢复状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Fugl-Meyer评分(54。8±5。3)分,与传统组的(43。2±5。8)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4,P<0。05)。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指数(53。1±5。7)分,与传统组的(41。5±5。2)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85,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97。2±1。4)分,与传统组的(82。4±2。7)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44,P<0。05)。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75。6±7。4)分,与传统组的(60。4±5。8)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5,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多在中老年人中发病。脑卒中患者发病较急,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且患者常存在神经功能损伤。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5]。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严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脑卒中偏瘫患者常需进行长时间卧床休息,易引起肢体血流减慢;长期使用脱水剂。进食限制等易使得血液黏稠度升高;长期用药使得血管壁损伤等均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不及时将引起患者出现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8]。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低,说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过程;实施肢体功能锻炼干预可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实施静脉护理可减少患者下肢静脉损伤,进而减少患者血栓形成;弹力袜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保持最低静脉压,预防血栓形成;实施气压治疗护理可通过气压促进患者深静脉血液回流;实施出院指导可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血栓形成,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9-10]。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时护理内容更加全面,更能满足患者需求,且护理效果更佳,因此患者满意度更高。

综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推广运用价值高。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上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對脑出血34例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2134字】
下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對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應激反應指标及术后疲劳状态的影响【3905字】

追踪法茬责任制整体护理...

追踪方法學茬静脉治疗护...

追踪方法學茬缺血性脑血...

追踪方法學茬护理质量评...

追踪方法學茬呼吸内科危...

追踪反馈护理對导尿管相...

转变观念实施手术室優质护理服务【1988字】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