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流连风月
作为当时的有志之士,复社文人一方面关心国家政治,另一方面欲报国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们开始寻欢买醉、逃避现实。在《听稗》一出中,陈定生从吴次尾那里得知流寇接连打败官兵,一步步逼近京城、中原无人时,他们的态度是“大事已不可问,我辈且看春光”,[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这些复社文人的无奈,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彷徨,他们只好借酒消愁,陶醉在秦淮河的风花雪月里,在那种喧闹、鼓舞升平的气氛下,享受着身体与心灵暂时的愉悦。复社文人在政治上的动摇是明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渐渐地,随着秦淮河的夕阳西下,大明王朝亦命不久矣。
(二)阉余孽
1.结营私
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曾投靠阉,迫害忠义之士,复社文人早已对他们深恶痛绝。我们首先看阮大铖,在《侦戏》一出中,他说自己是科第出身、饱读诗书,以“才子”自居,的确,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才学方面,他是一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就连陈定生等复社文人都对他作的《燕子笺》有很高的赞赏;只是他人品低下,曾经投靠在魏忠贤的门下,从政治层面来看,他是一个奸臣,十足的反面人物。在《侦戏》一出中,他为自己辩解说当初是为了就复社文人才依附于魏,后来魏大败,不料自己落得背负骂名的下场,处处遭受复社文人的排挤和攻击,现在自己对当初的所作所为已是愧悔交加,想要得到原谅,杨龙友刚一提到与河南名士侯方域交好的机会,他便毫不犹豫的掷下重金,试图以此笼络侯方域;除了这些之外,他还主动参加文庙丁祭,到贡院前游玩,都是主动向复社文人示好,希望被他们接纳,“然而,复社清流从不给阮大铖机会,复社清流人士观剧骂座便是典型的例子”。[3]与复社文人结交的计划落空之后,阮大铖放弃了这个念头,反而倒戈向马士英等奸臣一派,对复社文人加以迫害,甚至对于连李香君那样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也不择手段,阮大铖有才华却用到了邪道上,他的思想是矛盾的,本来有悔过之心却反而愈发残忍,但他结营私的恶行是不可否定的。 《桃花扇》中的文人形象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