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神宗元丰五年,晏几道监颖昌府许田镇,在许田镇任职期间,恰逢晏殊的门下韩维任知颖昌府,于是他把旧作呈给韩维,试图改善自身窘迫的处境。晏几道献给韩少师,而韩维“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胜门下老吏之望”加以评价。 晏殊的个性本就孤高自傲,但是韩维却不认可他流连于浅斟低唱的放浪生活,这一番话让晏几道深感世态炎凉,对人生仕途充满了绝望,只得归向自己的精神世界寻找寄托。晏几道对现实的绝望还延伸到了日常的交往中,苏轼曾经前往拜访他,但晏几道以自己需陪伴客人为借口做推辞。在许田镇任期满后,晏殊还担任了乾宁军通判,开封府推官,而后以狱空,赐章服,任期未满便辞去官职,自此远离朝廷政治,“不践诸贵之门” 。
晏几道生于显贵之家,享受过金樽美酒的富贵生活,而后目睹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大变迁,繁华的往事与残酷的现实让他难以释怀,与其父晏殊政治上的显达不同,朝廷上严峻的党派斗争以及小晏自身清高孤傲、狂狷率直的性格使得他“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 因此,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用“四痴”来形容晏几道。正如他率直淳真的性情,晏几道将自己的满腔意绪融于小山词,以真切的情感动摇人心。
二、晏殊
晏殊的《珠玉词》共收词一百三十八首,其词由花间词发展而来,大多是宴饮所作,题材大致可分为感怀词,闺情词、祝寿词、咏物词。虽然珠玉词内容仍是流连歌舞,觥筹酒宴,但无论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远胜于绮艳的花间词。自花间词的代表词人如温庭筠、韦庄、冯延巳都对丰富了花间词的创作,而后南唐李煜将个人悲情融入创作,开启了情理圆融的词体创作,到了宋代,词的创作呈现出更丰富的格局。
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人发扬了词的代言体,多以男子为女子代言的方式抒发闺阁哀怨,风格香艳绮丽,多为侧艳之词。词的这种创作特征了南唐词人李煜的手中开始有了改变,一大特征便是抒情上的情理圆融。南唐灭亡之后,李煜的创作题材不再局限于伤春闺怨,而把家国之恨与身世之痛融入其中,于是“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在后期的创作中不再局限于歌舞酒宴的描绘,而多通过追忆往事来感概自身遭遇,悲叹人生际遇,强化了词抒发私人情感的功能,使得词的题材愈加开阔,感慨深沉,并在抒情中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如《虞美人》一词中,今昔景象的转变让时空与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转瞬即逝形成强烈的冲对比突,李煜借时空的永恒写人生的短暂,用时间的深远抒发绵延不绝的愁绪。这种愁绪正如永恒的时空一般,无休止地萦绕在词人的心头,纵使春花秋月再美好,也难捱过着煎熬的日日夜夜。李煜将主观情思带入对时间的感受中,发出了对时间无可奈何的哀叹,将对人生无常的无尽感怀融于理性的哲思中,使得整首词的境界深远,引人遐思。 文献综述
晏殊在词的创作上继承了李煜的风格,并将情理圆融的风格发展深化,影响深远,之后经过苏轼的创作发展,开拓了词的题材与内容,将词的“重、拙、大”发扬光大,使得词的创作有了广阔的空间。
与李煜抒发的悲情不同,晏殊的感怀词大多在书写富贵者的人生闲愁之中呈现出圆融的特点,其情思常与离愁别绪、光年有限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勾起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惆怅之情。
晏殊与晏几道二晏词风之异同(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7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