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他虽多次将自己的孩子华瞻作为画画的对象,但依然认为画的表现力不够,难以展现“儿童天真烂漫,只有孩子才是人格完整,真正的人”这一主题。在他看来,无论作画还是作文,都要弦外有余音。正如他在随笔漫画一文所说的:“我的找求画材大都与此。倘使我所看到的形象没有丰富深刻的意义,无论形状色彩何等的美丽,我也懒得描写•••••”因为在他看来,意义狭小或不足,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哪怕将意象描绘出来也不会是得意之作。于是他写成《华瞻日记》一文进行补充,他有意选择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无理”,尽是从一些生活琐事发问,以小见大,表达自己对儿童的羡慕,诅咒成人社会的恶劣,抗议成长带来的虚伪和世态炎凉。
丰子恺先生对自己的散文创作有严格要求,他与一般的散文家不同,在杂糅了儒佛两家之言后,散文更具哲思,这使他的散文显得取材虽小但蕴意丰富。他擅长运用随笔这种形式去剖析那些常见的社会现象,并融入自己独到的理解。例如,《佛无灵》这篇文章就是截取了朋友的吊唁诗的一句“见语缘缘堂亦毁,众生浩劫佛无灵”。并以朋友为自己家缘缘堂被毁作诗一事来阐发开去。“人们吃一天素,希望比吃十天的鱼肉更大的报酬。他们放一条蛇,希望活一百岁。他们念佛诵经,希望个个字变成金钱。”作者也信佛,但更多的是寻求心灵的安宁。对于那些口上信佛,而实际上自私自利的人。他毫不留情的加以讽刺:将一切都看作是交易,在自己付出了一丝一毫后就幻想着有巨大的回报,当没有回报时,就怨天尤人从来不反思自己的对错,这是同佛做买卖。再如《中国就像一颗大树》就是撷取一个司空见惯的场景:一棵树被砍断,以及两小孩的对话。看似非常普通的场景。丰子恺先生不仅仅兴致勃勃的入画,还专门的写了一篇文章,让两小孩对话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时值1938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国,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着,绝不消沉,越加努力的抗日。 “野中的有一棵大树,被人斩伐过半,只剩一干,而春来干上怒抽枝条,绿叶成阴仿佛为斩去的‘同根枝’争气复仇似的。我一看注目,认为这是中华民国的象征。”
(二)描写入微
他的散文除了选材的细小,描写的细微更能将他的这一思想体现的极为透彻。他善于抓住生活的小事和个人瞬间的感受,再经过深层次挖掘,归纳,提炼,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凸显主题思想,妙到巅峰。
《作客者言》一文只是写了在别人家做客都会遇到的优尔件事情:让座,介绍客人,敬烟,倒茶,喝酒,吃饭。这个题材很普通,每个人都经历过,也都有自己的感悟。选择的视角也颇显平常,故而他有意将所有的事情集中放到一个“天性率真的青年”身上,这使得这个青年具有代表性,再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推动主题思想。于是就有了一幕幕看似荒唐滑稽的笑话,让人大笑之余也发人深思。如让座一幕。主人和客人互相推搡谦让,他用力拖我的臂,一定要夺我的位置,我想少沾些龌龊,结果还是坐到燕子粪上。介绍客人时,主人口称某某君,某某先生,左臂像一把刀,要把新来的人切开似的;倒茶一幕更具代表性。主人倒茶漫到地上,客人以手代替磕头,中央三根手指头在桌边敲击答,答,答,答口称:“叩头”俨然是“五体投地”而“捣蒜”一般的叩头模样。通篇都是“我”的所见所想,用最细致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将主人的“极致的好客”和“我”的憨实率真的形象进行对比,显露出繁文缛节的和爱装场面的中国人的嘴脸。后面的喝酒喝到翻到,吃饭吃到胃疼,哪怕是相隔八十年,依然在餐桌上上演,表现中国人虚礼的流毒。所以这篇文章哪怕历经岁月变迁也非常有现实意义。 论丰子恺散文的艺术特色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