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时段上,现有商会史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清末民初商会纠纷的研究上,而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研究较少,对战时的研究更是少有涉及。考虑到战时浙江地区因为战争原因,商会档案资料损毁较多,研究难度较大,而战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档案大多得到较好的保存,这将为我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商会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以1933-1935年绍兴县商会处理的商事纠纷为研究对象,在对绍兴商会档案的研究基础上,对这一时期商会经手的纠纷进行梳理与分类,结合当时的工商业背景以及政府对商会的政策进行分析,并以叙述者的身份将这些纠纷展现出来,还原在南京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商会对这些纠纷的处理,以期对解读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商会有一些帮助与补充。
第一章 浙江的经济发展与绍兴商会(1927-1937)论文网
第一节 浙江经济状况概述
1927-1937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黄金十年”。经济增长一度加速。上海、满洲、沿海和长江沿岸城市出现了现代工业,在这些地方中国与外国的资本、技术和管理可以自由地结合。 在此期间,国民党政府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强化了对财政的控制程度。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对主要农产品实施“统制”政策,建立起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国家银行系统,使得国家资本在工商业经济体系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这种“稳定”发展也时时面临内外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冲击。1930年代的国际经济危机、东三省的沦陷以及1931年水灾等事件,对工商业经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浙江经济状况起伏较大,各地发展不平衡,国家资本和民营资本并存。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突出表现在金融领域,国民政府的四大银行均在浙江建立了分支机构,并通过农村的信用合作组织,将金融资本渗透到农村并在浙江地方经济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 浙江的传统钱庄业历来发达。国民政府金融机构在浙江的建立,影响到了浙江钱庄业的生存。1930年代开始,国民政府的各大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垄断性金融措施,社会资金绝大部分集中在垄断性金融机构中,对钱庄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少钱庄业纷纷倒闭。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中国工商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国内剩余工农业产品,再加上国内各行业由于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恐慌,市场萧条,出口锐减,传统的工商行业受到打击,陷于瘫痪状态。以浙江地区的纺织业为例,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经济不景气,国外商品疯狂倾销至国内,纺织业受到市场上人造丝以及日本工业丝品的销售压迫,浙江地区的生丝厂多趋于倒闭。加之,传统手工业商品多墨守成规,制作工艺原始,不合时宜,在与倾销而至的工业产品的竞争中处处受挫,以致传统工商业逐年衰弱。
1932年东三省沦陷后,销路渐衰,一些工商业产品的市场减少,大量产品积压滞销,工商业市场萧条。作为工商业强省的浙江的深受其害,浙江省的茶业就是其中的典型。由于茶业销售市场萎缩,销路锐减,浙江省茶价迅速下跌,以茶业生意为生的茶栈大多数受其影响,被迫倒闭,或是转业另谋出路,导致全省茶叶产量锐减,茶业一蹶不振。仅1935年一年,“产量由年产四十二万担以上减至不过三十万担,而价格跌至百分之五十以下”。
因此,1927年至1937年间,浙江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冲击,早已濒临瘫痪。受其影响,以商店或同业公会为基本成员的商会,在经济实力方面大大削弱,控制力降低,在经济领域与政府相抗衡的局面被打破,而这样也势必将影响到商会其他职能的发挥。 民国时期绍兴商会会务纠纷研究(4):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