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创办时,日军已经控制和占领了华中地区的大部分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但是却忽视了中国广大的乡村区域。所以在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党在农村大力发动群众,积极投身抗日运动中来,使得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有利于新四军挺进敌后战场,为创办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2。安徽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开始
敌后财政经济建设工作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我们国家还属于比较弱小的一方,帝国主义势力强大。所以,要想战胜帝国主义国家,就必须发展经济,做好敌后抗战的准备。就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合理开发本国的资源,自力更生,与敌人进行经济的斗争。在当时的抗战时期大背景下,为鼓舞人民群众长期坚持抗战,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保障并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巩固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为抗战做好物质准备,新四军在安徽抗日根据地须进行一系列的经济建设改革。
安徽在八年的抗战中,多数处于主战场的地位,新四军在在1937年的10月创建后,经国共两党的协商,为安徽的抗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壮大、集中了抗战的力量。1938年4月新四军的各支队已经在安徽集中,并且在军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些短期军事政治整训,做好东进抗日的准备。皖南事变前,按照编制的序列,新四军发展迅速,已经成立了6个支队,其中除了一、二支队不在安徽境内,剩余的四个支队都在安徽活动。另外叶挺军长与邓子恢等人在1935年,越过危险封锁线,五月份在安徽庐江创建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论文网
在这一系列的根据地创建前,安徽各个地区的经济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受封建制度的影响颇深,当时安徽农村的经济状况十分严重,经济凋敝,土地集中情况严重,人均耕地十分稀少;人民承受的苛捐杂税繁重,农民收入甚少,除了要交地租外,还要受到额外的剥削和高利贷的盘剥;由于当时的条件落后,水利年久失修,自然灾害多且严重,农民经济收入微薄而不足以支撑家庭的支出;除了农业外,工商业的发展也十分缓慢,个人的生活也十分困苦。安徽近代的工业发展十分缓慢,数量也很稀少,而且个人受到的剥削非常严重,不仅劳动时间超出承受范围,而且工资非常低。这一系列的情况都可以反映出当时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必要性与困难度,要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为抗战做好准备,那么就必须实施一定的经济建设,改善经济状况。
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党领导安徽人民在安徽境内先后创建了三块抗日根据地,分别是淮南、淮北与皖江。在不断的经济建设发展下,根据地得到壮大,并且成为了敌后抗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安徽人民坚持抗战并夺取胜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支持。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中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的相关措施不断地实施与展开,从而达到发展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目的,巩固根据地的建设。
以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及安徽领导人的经济建设思想,给根据地的实践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性知识,指导了根据地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安徽抗日根据地是在抗日战争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抗日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夺取抗战的胜利,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如果没有坚强的财政作为后盾,那么就很难建立其根据地稳定的秩序,而且会影响到军需民食,这样以来,也就会影响了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和新四军的军部遵从并按照的指示,分析并概括了华中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把中央的关于经济建设的政策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确立了战时的经济建设政策,形成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在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最基本方针定为自力更生。在抗战初期,刚刚才建立的或者是正在创建的根据地,如陕甘宁边区,由于内战结束不久,急需要休养民力与恢复经济,因而,中央采取争取外援、休养生息的政策,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当广州、武汉失守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采取了新的政策,国民党对党的打压也更加明显,国共关系开始变差,财政状况也凸显出困难度。中央于1939年的2月召开生产动员大会,代表党中央提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口号。他说:“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吧!”①自己动手,按照当时的解释就是自力更生,“克服困难首先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要我们自力更生,要我们自己参加劳动,用我们自己的劳动力发展边区农业工业和商贸,保证我们后方和前方的财政经济物质上的供给,不受战争破坏的影响,而能自给自足”。② 在此之后,安徽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着手发展起来。文献综述 新四军在皖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