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短短五十载,却历经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朝,交替之频繁,朝野之动荡,可见一斑。柳宗元的一生,恰恰就贯穿于这段藩镇林立,阉党祸乱的时期,这为他半生的贬谪遭遇,埋下了一个落脚。
中唐时期,政治动荡,朝野倾覆。安史之乱后,百废待兴的王朝,并没有走向新生,反而在积弊中一天天地衰落下去,面对糟糕的政治前景,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汉武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唐人骨子里的胡族混血,使他们天生具有不受驯服的野性,礼教和禁忌的束缚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并不那么明显,因此,他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能够吸纳四方学说,接受多样的不同。这为唐人广泛接受儒道佛信仰提供了可能。中唐时期,在藩镇割据的阴霾下,皇权衰落,民心动荡,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从上至下,掀起了一股尚佛崇道的潮流。在这一股潮流中,以韩愈为首的一群有识之士,及时地意识到佛学道理对儒学正统的威胁,柳宗元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领袖人物,他与韩愈一起,积极倡导儒学复兴,为“众说纷纭”的中唐思想,注入一剂强心针。
但是,柳宗元未像韩愈那样得到皇帝的信任与赏识,他没有位极人臣的体验,却有半生贬谪的心酸。顺宗的软弱,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他从此远离了政治中心长安,直到死在贬谪的任上,可以说,他所一心执着的儒学,带给他的只有无尽的伤痛,而家学的渊源,与自身通达包容的性格,使他对儒学的崇拜又不像韩愈那么深刻。从低谷观照人生,柳宗元的永州论著作为他一生创作最有价值的时期,《永州八记》作为他这一时期最为鲜明的代表,饱含着他复杂的人生体验,彰显出他对儒学之外道、佛思想的哲思,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很具有典型意义。
一。儒家精神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柳宗元作为一位积极入世的的读书人,儒家思想是他全部思想的主流,贯穿了他全部的仕途生活与创作生涯。柳宗元是河东人,他的祖籍河东郡,乃是当时人丁兴盛的旺地,而河东柳氏,更是与河东薛氏、裴氏一起并称为“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深厚的儒学内蕴成为柳宗元人生的底色。儒家的入世思想深深融进了他灵魂的深处。而幼时身居战乱后渐渐衰落的长安,目睹了没落帝国的种种悲辛,则使他许下了匡扶国政的凌云志向。面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他抱有高远之怀,将目光投注于广阔纷纭的社会现实,力求挽回盛唐之后一路走向衰落的颓势,永贞革新就是他不甘的尝试。当时宦官乱政,藩镇割据尤为嚣张,国家大权旁落,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在顺宗的支持下推行革新变法。然而宦官乱政积弊已深,变法遭到了弄权者的猛烈打击,很快走向了失败。变法破产后,顺宗被囚,新帝继位,柳宗元作为前朝的叛逆臣子,为重掌大权的宦官所厌恶,先是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职位更低微的永州司马。正是在永州贬谪这一巨大人生转折中,柳宗元从英气勃发的青年走向积淀沉郁的中年,永州十年,是他诗文创作最高产,也最富思想深度的十年,这十年,是他从忧愁苦闷向平静淡泊转变的十年,也是儒家思想沉淀进他灵魂的十年。
永州十年,是柳宗元从感伤失落到平静淡泊再到精神超脱的十年。最初刚到永州时,从一个天子近臣到潦倒小吏,这身份上的巨大转变,说不失落,不伤心,那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群贸贸然与当权者对抗的英士,他们的被贬更近乎于流放,罪臣之身像一把枷锁牢牢地将他钉在耻辱柱上。沿路的精神和身体折磨已是不堪忍受的痛苦,但柳宗元却不会被这点困难打倒,作为永贞革新的中坚力量,相信他肯定早已料想过前路的曲折艰险,但他却并没有退缩放弃,坚定地与奸佞恶徒相抗衡,这份刚正不阿的气节,以及看淡生死的品格,使他沿着“忠”、“美”的道路不断求索。“独申其节,犹能奋百代之上”(柳宗元《故御史周君碣》),这句赞颂先贤的言辞,恰恰也是其对自身的鞭策。这与屈原的“虽九死其尤未悔”如出一辙,是中国传统礼义道德中爱国忠君、舍生忘死精神的一脉相承的体现。 从《永州八记》看儒释道精神在柳宗元生命中的体现(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