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浣纱记》中西施形象研究(3)

时间:2023-10-28 10:08来源:毕业论文
唐代作为诗歌鼎盛时代,关于西施的描写也多存在于诗歌之中,如王维用《西施咏》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称赞其美貌,且唐诗里的西施形象色彩颇为丰

唐代作为诗歌鼎盛时代,关于西施的描写也多存在于诗歌之中,如王维用《西施咏》“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称赞其美貌,且唐诗里的西施形象色彩颇为丰富,有贬斥为主的,如鲍溶的《姑苏宫行》“雕楹璇题斗皎洁,中有妖姬似明月”就斥责其为妖;也有对美人故去惋惜同情的,如楼颖的《西施石》“一去姑苏不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就抒发了美人此去难再返的感伤,而“诗仙”李白的《西施》亦对她“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的遭遇表达了痛惜之情,同时李白也是开辟西施采莲文学道路的第一人,后人写西施采莲就是受其《夏歌》的影响,如《浣纱记》里就明显出现了一出《采莲戏》。此外,李白有不少诗诸如“浣沙吴女郎”“玉面耶溪女”也是以西施作比来称赞美女子,同样地,西施作为美女形象也曾在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篇之中出现。到了宋元代,关于西施的诗词作品也很多,例如梅尧臣的《西施》,但是在宋元西施文学作品中,还是戏曲作品占主要位置。若是说唐代文学中有关西施的“妖类”思想还不明显的话,那么之后的宋元戏曲文学中,尤其是宋代大曲中,将西施归为“妖类”,几乎成了西施题材作品的中心。即如南宋初期董颖的大曲[道宫薄媚]《西子词》其中一段:

尚望论功,荣归故里。降令曰:吴无赦汝,越与吴何异。。。。。。。从公论,合去妖类。蛾眉宛转,竟殒鲛绡,香骨委尘泥。渺渺姑苏,荒芜鹿戏。

西施为了越国存亡而献身,在吴国灭亡以后,又被越王用“从公论,合去妖类”作为借口,另其自经,这里亦显露出董颖受封建礼教约束的是非观念。而元杂剧《灭吴王范蠡归湖》,其中提到西施之处:

西施,你如今岁数有,减尽风流。人老花羞,叶落归秋。。。。。。我可甚为国愁?失泼水再难收。(【梅花酒】)文献综述

在这里西施又被描绘成了一个寡廉鲜耻、不知坚贞为何物的女人,不仅祸害了百姓还耽误了朝纲。另有一些只保存了剧目的作品如元·南戏《范蠡沉西施》、元·吴昌龄《陶朱公五湖沉西施》等,可以发现宋元时期西施的下场主要是死亡,这与宋元时代的社会思想密不可分,宋代主要推行“存天理,灭人欲”为主的理学思潮,以致于阻碍了唐代人文开化的步伐。好在梁辰鱼在构思《浣纱记》时,没有接受这些作品中对于其不好的言论,例如“红颜祸水”的迂腐思想,而是采纳了唐诗中对西施形象的诗意塑造。明清期间,西施大多作为一个正面形象出现在观众视野当中,当然也存在贬低西施的作品,如无名氏的《倒浣沙传奇》,然则关于西施形象的塑造,仍然以《浣纱记》最为著名,遂下面作重点分析

《浣纱记》中西施形象研究(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787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