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忧虑国家命运的感怀之作
程珌所处的时代可谓是山河破碎。南宋朝廷羸弱,无力与金人对抗而只能一味地求和,北方的汉人在金人的统治区生活的水深火热,民族危机极其严重,身居庙堂的程珌自然也是忧国忧民,他的作品中不乏有对国家命运关切的感怀之作。比如《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这首词是一篇慷慨激昂的爱国之作,词人所登临的多景楼就在京口的(今镇江)北固山甘露寺,这里紧靠南宋和金人统治区的分界线,因而多有南宋文人登此楼写下感怀之作。在词的开头作者便问,“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以极其强烈的语气表达出对人为边界的不满,紧接着作者向北望去,万里河山尽收眼底,表达出的是对中原地区沦陷的慨恨,接下来的一句是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描写,万里长江犹如水晶盆,而立于江面上的两座孤山却打破了这份完美无瑕,所以有了后句,看似希望借助雷霆的力量把两座孤山赶到昆仑山下,实则所要表达的意图是带着千军万马收复中原失地,把金人赶回老家。词的下片开头作者便看到冶兵处依然存在,想来南宋收复中原失地该是天意,只是缺少像士雅,刘琨这样的有识之士。词人凭栏吊古,又想到当年诸葛亮与孙权在此共同商议破曹大计,自己却找不到像诸葛亮一般的战略家酌酒细论,不免可悲。词人在结尾以“甘霖”来比喻南宋军队,表达的是生活在金人统治区的百姓渴望宋军北上收复失地。这首词慷慨激昂,传递的是词人期望率兵北上,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这类抒发山河破碎的感慨与表达收复中原的渴望的爱国词是程珌作品中的又一特色,程珌在这类以爱国为主要题材的词作中表达最多的是对沦陷区百姓的无限关切以及对北伐的无限自信。
3。赠寄友人的情谊之作
程珌在仕途上较为顺利,在平时生活中也是交友甚广。现存的43首词中赠答词有5首,比如《沁园春•谢刘小山频寄所作》这首词就是记叙词人与刘小山友谊的一首情谊之作。刘小山是作者的好友,吟得佳作之后,便寄予作者,这首词是作者为应和刘小山所作。在词的的开头作者就点明缘由,每当刘小山有新的作品,肯定会派奴仆送予自己过目。接着是作者对刘小山所作的画开始评论,这幅画“可谓风流”,眼中没有其馀之人,更是苦叹自己渺小。九曲回肠的清溪,千姿百态的杨柳,还有新生的枝条都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想与君促膝长谈,不知君意下如何?上阙作者描述的是刘小山作品中的秀丽风景,而下阙开始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君子贤人都有精美的玉佩,胸中更有浇灌的诗书,在古人行走过的地方,从头检点。再上石头城,登临钟阜,作考古图之图,经常与君见面,就更担心暖暖南风把我们相隔于天边。总体而言这首词清新明快,晓畅爽朗,所蕴涵的思想也是极其单纯,可以窥见刘小山与作者的友谊之深厚。而刘小山也是程珌现存词中提及的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另一首写到刘小山的词是《锦帐春•留春》:
最是元来,苦无风雨。只恁匆匆归去。
看游丝、都不恨,恨秦淮新涨,向人东注。醉里仙人,惜春曾赋。
却不解、留春且住。问何人、留得住。怕小山更有,碧芜春句。
这首《锦堂春》与辛词《摸鱼儿》在章法结构与表现手法上颇为相似。两首词都是上阙惜花留春,下阙寓情于景,主要表达的是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喟叹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元宵节再次来到,哀苦的是没有风雨,就这么匆匆归去了,看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不曾记恨它,最恨的就是秦淮河的水又涨起来了,悠悠向东流去。喝醉酒之后遇到了仙人,也曾作赋惜春,可是依然留不住匆匆逝去的春天,试问能有谁留得住呢,估计只有刘小山用画和描写春天的句子留的住了。整首词沉郁顿挫、凄怨婉转,作者感觉到留不住匆匆流逝的时光,只能被动的往前走,最后所想到的就是让刘小山把春天留在画中。程珌除了感怀和刘小山的友谊,还有就是同陈总帅之间的情谊。在《沁园春•别陈总帅》这首词中,作者在送别友人陈总帅时产生了一系列感慨。轻帆万里,作者送陈总帅去“三吴”,以“骊珠”比喻陈总帅,并与汉代的卓文君作比较。下片作者希望陈总帅能减免田赋,给巴渝人带去恩泽,最后一句借景抒情,正当秦淮的岁末,下雪之后意境模糊。这首词也使用了诸多典故,比如“骊珠,冰壶,西子”等,用这些典故概括了陈总帅的形象,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年末的秦淮即将下雪,这也用典型环境从侧面烘托出离别时的感伤氛围。另外《六州歌头·送辛稼轩》尤其值得研究,这首词是程珌与辛弃疾交游关系的重要佐证,本词开头就用“扺掌”来说明谈话的投机,在这首词中多处套用辛弃疾的词,“天鸢阔,渊鱼静,莫击磬”就出自辛弃疾《赋得一丘一壑》中的“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与“莫系磬门前,荷蒉人过”;“蒙庄多事”出自辛弃疾的《哨遍》;“且从头检校,想见迎公,湖上千松。”出自辛词《沁园春·叠嶂西驰》中的“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程珌与辛弃疾都有着北上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因此两人相见恨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这类词的主题也主要以表达与友人的情谊为主。 南宋词坛程珌词简论(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