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有爱情还不足以撑起一部好的电影。电影《画皮》的层层感情线索把观众带入影片,导演更是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蕴含在一条条的线索中、一幕幕的故事中。不同的是,这些人生体验与感悟都需要我们自己去领会。如果说导演把那些升华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电影中,那么将其中的精华还原放大就是我们所要做的。在电影中,这些主要体现在佩蓉和小唯身上。当小唯用千万百姓的性命去威胁佩蓉,逼她喝下毒药时,此时的佩蓉心里想的不是自己,也不是王生,而是那些无辜的百姓,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喝下毒药。至此,导演将佩蓉对王生的爱升华到对那些无辜百姓的大爱。小唯,那个叛逆、我行我素的女子,在影片中,当她得到别人的心时,总会说一句,“你不是爱我吗,连心都可以给我吗?”她的爱自私而率真,在她的观念里,只有死可以证明爱。但在影片的最后,为了成全王生和佩蓉,为了救所有无辜的性命,她选择了离去,用千年的修为换回了所有无辜的生命。她懂得了什么是爱,这种蜕变也为狐妖小唯身上增添了一抹人性的光辉。这些情感的纠葛,没有对错,没有好坏,有的只是对欲望的探讨和人性的思考。
二、情节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
主题的变化必然引起情节的改变,因此电影在时间、地点、内容、戏剧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首先,故事发生的时间。原著小说《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的代表作,因此《画皮》的时空创作背景应是清代生活的一种映射。此时,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人们在思想上受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压迫,文化上固步自封、腐朽落后,那些现代的思想文化是不会出现在这个时期的。米兰•昆德拉认为:“小说是个体的想象天堂。”[7]为了使电影更具现代意义,陈嘉上导演将电影的时空背景由清代转向秦汉年间。秦汉时期,中国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思想开放,文化兼容并包。相对于明清时期的压抑,此时的思想文化更能被现代人所接受。
其次,故事发生地也有了较大变动。莫言认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好作家,写作时,应该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8]小说《画皮》故事发生地在市集上,这与蒲松龄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蒲松龄为了考取功名,曾经有几次短暂的游历生活。多次落榜之后,心灰意冷的他就在自己的家乡设馆教书,这也就决定了《聊斋志异》中场景的描述是狭小、局促的。
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引进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盛宴,中国的许多商业电影也在转型之中。“中国电影正在经历从叙事到奇观的文化转变。”[9]用单一的叙事方式来拍摄电影已经不能很好地吸引观众来欣赏电影。因此,如何抓住观众的眼球,让观众享受视觉的盛宴是导演要考虑的重点之一。所以导演在电影中将故事的发生地转移到了西域大漠,并且臆想了一个叫做江都的小城镇。作为叙述场域的西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辽阔的地方,遥远、神秘、荒凉都是它的代名词。电影中的开场镜头也很有意思,漫漫黄沙中,一队人马伴随着驼铃声,缓慢地进入观众的视野。不同于城市的景观,这些大漠之景有效地扩充了观众陌生化的观影感觉,给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既迎合了观众的需求,同时也给这神秘、离奇的“画皮”故事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叙事空间。
再次,相对于蒲松龄原著《画皮》的简洁与朴实,电影在故事内容上更加复杂、多元化。原著小说的故事内容:书生艳遇——道士警告——挖心——贤妻救夫。故事体现了书生的愚蠢以及妻子的忠贞。电影的内容就丰富了许多,主线仍然是王生、妻子和女妖之间的故事。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几条辅线:小易与小唯之间的故事、庞勇与夏冰之间的故事、庞勇与佩蓉之间的故事。这些线索既错综复杂又彼此相关,使得影片内容更具现代意义和观赏性。 陈嘉上的电影《画皮I》与原著的比较研究(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