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词义泛化的深层机制以“失联”为例

时间:2018-12-23 11:09来源:毕业论文
对词义泛化发生的原因从语言的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浅析“失联”词义泛化发生的深层机制,解释隐喻在“失联”词义泛化过程中所

[摘 要]本文以“失联”为例,对词义泛化发生的原因从语言的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浅析“失联”词义泛化发生的深层机制,解释隐喻在“失联”词义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1855
[毕业论文关键词]“失联” 词义泛化 深层机制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在发表的声明中确认,MH370航班于北京时间当日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客机失联引起各国媒体强烈关注,而随着客机失联这一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持续发酵,“失联”一词也逐渐走进人们视线。在此事件后,媒体接连报道数起“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官员失联事件”,更使得“失联”一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本文旨在考察新闻标题中“失联”的使用现象,并对造成此现象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其深层机制进行分析。
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我们首先关注“失联”与“失踪”的区别。在有关此事件的中文媒体报道中,普遍使用“失联”一词描述MH370航班状态,而非“失踪”。在马航官方声明中,使用“lost contact with(失去联系)”来描述客机状态,而在英文媒体中,却有多家媒体在标题中使用“missing(失踪)”甚至“vanish(消失)”来描述客机状态,这体现出各国意识形态倾向对标题措辞的影响。1
事实上,在航空法中有对“航空器失踪(aircraft missing)”的明确界定,《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将“在官方搜寻工作宣告结束时仍不能确定航空器或其残骸位置”的航空器定义为“失踪”。2而“失联”则指航空器处于暂时的不安全状态,即暂时与外界失去联系。因此,使用“失联”比“失踪”、“消失”更加贴近事实真相,不做夸大和想象,也就更为客观。
    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是最敏感的,也是变化最快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时期产生的新词新义中,行业语通过词义泛化并进入通用语的途径占有重要位置。在2014年中,“女大学生失联”、“官员失联”同样是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新闻事件。在这些新闻报道的标题中,“失联”一词用来描述新闻人物的状态,这已不再是局限于在特定的领域内使用,即不再特定用来描述航空器的状态,而泛化为可以描述人的状态。这一过程体现了在行业语词义泛化中,行业语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的转变。行业语词义泛化是语言的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词义泛化的外部原因  
    导致词义泛化的外部原因很多。在导致词义泛化的诸多外部原因中,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生对词义泛化的需要,而媒体的作用则体现在媒体在词义泛化方面的探索和其重要的传播功能。
    (一)社会发展拉动对词义泛化的需求
    从社会角度来看,行业语词义泛化并逐渐进入通用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广泛而深刻的,体现在它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人类的语言。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思文工具。语言受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在社会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新事物、新现象的产生,人们出于交际和思文的需要,在语言上也会不断适应这种需要,这往往导致人们出于必然也是出于需要,去调整语言这一交际和思文的工具,以适应不断变化中的需要。将原有的用于特定领域的行业语词义泛化,使之适用于其他的领域,是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之一。 论词义泛化的深层机制以“失联”为例: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815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