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拿大著名学者诺思洛普﹒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提出原型批评理论,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有共同的“原型”,而神话是“某种类型的故事,讲述主角是神或比人类力量更为强大的存在物的故事” 。这对于人物分析比较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以《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和《西游记》中的唐僧为例,从唐僧由金蝉子被贬转世受难和奥德修斯受海神波塞冬的迫害受难为中心,分析人物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了解其深层含义。但由于中西方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的不同,相似的人物形象又演绎成同中有异的典型形象,这一现象对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31852
[毕业论文关键词]原型批评说 人物受难 比较
一、引言
诺思洛普•弗莱是加拿大一位著名文学批评家,他在《批评的解剖》中根据西方文学发展中的深化倾向与荣格的原型理论提出了原型批评说,并阐述了原型批评的思想,该理论曾一度在五优尔十年代的西方评论界中与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什么是原型批评呢?原型的原意即最初的形式,而弗莱认为这最初的形式是神话,即“某种类型的故事,讲述主角是神或比人类力量更为强大的存在物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讲述夸父族首领想要摘下太阳并与太阳赛跑的故事,夸父坚忍不拔,为了目标坚持不懈。《奥德赛》与《西游记》中主人公的“受难过程”就是这种类型的故事。在原型批评的实践中,该学说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与人物类型并且找到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而这基本的形式一般都是在神话中延伸出来的,这与弗莱的文学与神话的关系正好不谋而合,我们通常将这基本的形式称为原型,这有利于我们将一系列的原型广泛应用到对作品的阐述、人物的分析以及作品整体的评价中去。该理论在文学批评界中熠熠生辉,并对文学研究起到重大作用。本文试运用该理论去分析《奥德赛》与《西游记》中主人公形象——奥德修斯和唐僧,以他们的“原型”为参照物,受中西方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人物形象又受制于作者主观情感,因此在延伸原型的基础上又有了不同的特征,本文重点分析唐僧与奥德修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对研究原型批评在文学领域中具有重大意义。
被称为西方文学始祖的荷马,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纪左右,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编写而成《奥德赛》,《奥德赛》和《伊利亚特》统称“荷马史诗”,并且成为后人研究古希腊风土文化的珍贵资源。《奥德赛》又译《奥德俢记》或者《奥德赛漂流记》,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一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创作于公元前八世纪,《奥德赛》记述了某部落首领奥德修斯别妻子远征,后利用木马藏兵赢了特洛伊战争。但在归乡中,英雄奥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冬而遇到海难,全军覆灭,但凭借着奥德修斯机智和勇敢,终于逃过一劫。《奥德赛》着重描写了奥德修斯10年海上漂泊中最后40天的事情,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受难过程”。他遇飓风、遇独目巨人、遇风袋、遇女妖、遭雷击等,后来在雅典娜的帮助下,与儿子特勒马科斯里应外合,杀死了所有的求婚者,夺回家产,一家人终于团聚,成功返乡。古希腊文化有着浓厚的崇尚自由、强烈的自我意识观和自由奔放的豪情,这些因素渗透在《奥德赛》中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坚忍不拔的、具有“人”的意识但又血腥的英雄形象。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一位信仰佛教的作家吴承恩,他创作的《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法师奔赴天竺习佛教的历程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西游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新门类,是古代浪漫主义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崇高的地位。《美国大百科全书》上记载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吴承恩的《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故事内容可分三个部分:一是形象介绍孙悟空大闹天宫;二是叙述唐僧取经的缘由;三是写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这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在信奉佛教的文化大背景下,《西游记》塑造了一位有信仰,坚忍不拔的僧人形象。奥德修斯和唐僧作为超出寻常人的一类人,他们在这“一类人”的原型中,受各自文化大背景的影响,演变成同中有异的典型形象,对原型批评在文学作品中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从弗莱的“原型说”分析唐僧与奥德修斯的“受难过程”: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