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自由性灵,从小说中两个“哭丧”情节中就可以旗帜鲜明地传达出来。小说的开头写到牡丹丈夫费炎庭过世,牡丹新寡。在丈夫的丧礼上,牡丹不落泪,也不悲伤,以至于客人都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但她并不在乎。可是离开灵堂,牡丹却私下痛哭起来,哭得十分伤心。牡丹之哭不是为了死去的丈夫,而是对自己的人生命运感到茫然无助。那些女客认为她是要含辛茹苦遵守妇道的,自古以来寡妇的人生已由圣人分为两类:一是终身守寡,做节妇;一是抗命不再嫁,一死做烈妇。对于这两种人生道路,牡丹是一笑置之。她觉得在自己的青春气息之下,做节妇,做烈妇,全无道理,正如书中写道:“在寻求每个男女感到的幸福快乐的美好生活,她聪明有见地,绝不为别的女人的话所动。她天生气质强烈而敏感,高尚而不同于流俗,热切追求理想,世俗传统的善良,常人所认为的美德,她全部措意,她赶巧自己嘤嘤啜泣,或是号啕大哭,那只是因为她心中想哭,并无其他缘故。”[1]牡丹就是这样思想独立,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甘心自己为世俗道德所束缚。牡丹只有在与自己相爱的人分别时,才能任性纵情地哭。在扶丈夫灵柩回婆家的途中,她与堂兄孟嘉偶遇相知却必须暂时分别时,“分别的时刻越来越近,牡丹实在抑制不住,哽咽着哭起来,这也好,因为她婆家的人会看见与丈夫恩爱的寡妇两眼哭得又红又肿啊。”[1]这段描写十分有趣传神,若不是与孟嘉的偶遇,牡丹是绝不能假装痛苦而使婆家满意的。
小说中最精彩的情节与场面描写应该是牡丹在初恋情人金竹丧礼上的撕心裂肺地痛哭:“所有的客人,立刻鸦雀无声。她的哭,不是丧礼时照例形式的那种哭。她的哭简直是肝肠寸断的哭,透不上气来的哭,对周围的人完全不管不顾倾泻无余一发不可控制的痛哭。她的头不断撞击那棺材,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的说话,幸而没有人听清楚她说的是什么话。”[1]金竹是有妇之夫,当然自有其妻子及孩子为其哭丧,从传统礼法上来讲,牡丹在这种场合和时间哭简直是丢人现眼,不成体统,因为她与金竹是情人关系。可是,这一情节恰恰显示出了牡丹对爱情的真性情和她情感世界的极其丰富与单纯,她的行为全由内心之真正想法所牵引,不为礼教所牢笼。
(二)叛逆不屈的精神
中国封建社会从根本上说是男权社会,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必须一生为丈夫守贞。在封建社会,女人是男人的玩物,因此,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结构模式往往以一男陪多女为主,若有一女配多男,则该女子被视为道德败坏。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牡丹的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另类,是男权文化所标榜的红颜祸水,她的言谈行为完全是离经叛道的。换句话说,牡丹虽是清末人,但她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说是比现代还现代,因为她的有些想法和壮举甚至我们现代人都不一定能接受得了。 林语堂《红牡丹》中女性形象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