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朱熹和陆九渊,同一时代的两大儒者,在学术上各有自己的观点,历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是从朱陆二人对完满人格的追求这一特殊角度出发,比较了他们二人在学术思想上的异同点,主要包括了他们各自的理论基础、修行方式和认知实践等角度。朱陆之争从广义上来看,并不仅仅是朱熹和陆九渊的学术主张之争,而是在儒家内部不同观点的碰撞,是坚持儒家为人之方的不同路径选择。75761
毕业论文关键词:朱熹,陆九渊,理,道德,完满人格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u Jiuyuan and zhu Xi of pursuit perfect personality
Abstract: Zhu Xi and Lu Jiuyuan are in the same time of the two Confucians。In the academic they have their own points of view。And people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them。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pursuit of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of this special point of view, compared to the two people in the academic thinking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main including the base of theory,the way of practice,the pratice of cognizing。In general,Zhu Xi and Lu Jiuyuan’s argument is not just competing of Zhu Xi and Lu Jiuyuan's academic ideas, but in different views of the Confucian internal collision is persisting Confucianist for people of different path choice。
Key Words:ZhuXi;Lu Jiu-yuan; Li; Morality; Perfect personality
一、 绪论
朱熹与陆九渊都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南宋时代。作为同时代的学术上的泰山北斗,朱熹与陆九渊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文史通义》中指出,“宋儒有朱、陆,千古不可合之同异,亦千古不可无之同异。”关于朱陆的异同,很多人探讨过,而本文则是从他们二人对完美人格追求的这一视域中尝试找出他们的异同。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今属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出生于福建尤溪。朱子一生中,著作涵盖了经学、史学和文学等科目,现存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西铭解》、《通书解》、《周易本义》等。他平时讲学问答编在《朱子语类》里,《朱子文集大全》则收录了朱子的哲学论文和相关书信。
朱子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在理气论方面,他主张“无极而太极”,“理在气先”;在心性论方面,他主张“心统性情”,并将“性”这一概念,赋予多重含义:首先指天命之性,即本然之性,是来自天命禀受在己的“德”,由于天地之理相通,故而天地之性也称为理性;其次是气质之性,它是从气质的禀受来说的,是相对于天命之 性而言的,并非是别有一性。
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字子静,自号存斋,因常于贵溪应天山即象山讲学,故而学者称之为“象山先生”。他与其兄陆九韶、陆九龄并称为“三陆子”。由于他不主张立文字,反对著书,故而一生只留下少量的诗文,其子陆持之编成的《象山先生全集》保留了他与师友论学的书札,以及他讲学的语录。
陆九渊的思想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心即理”。用陆子自己的话就是“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1]或者也可以说成是“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2]
二、 追求完满人格的理论基础
(一)。 朱子:性即理
1。 性即理的含义
朱熹同其他理学家一样,也认为人性来源于天,天赋予人的性即是理,是善。在朱熹看来,天赋予人的本然之性,是善的性,亦即是仁义礼智信。“大凡天之生物,各付一性。性非有物,只是一个道理之在我者耳。故性之所以为体,只是仁义礼智信五字,天下道理不出于此。”《中庸》中“天命之谓性”是这个思想的直接来源。朱子通过对“性”的研究,探索了从天道向人道落实的问题,更进一步的深入的研究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关系的问题。 完满人格追求视域中的朱熹和陆九渊异同: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6786.html